剝皮竂

 

「剝皮竂」,
聽來就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慓。
好奇怎麼沒導演用這名字來拍部嚇死人不償命的驚悚片?
近期倒是有部改編自聊齋著名故事的電影,「畫皮」,
口碑與票房都相當亮眼,陳嘉上導演拍的。
我極喜歡片中狐妖周迅的造型,看起來靈巧聰慧。
她撕下臉皮恐嚇趙薇的一幕很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於本來就是妖,使些小手段,小心機,
在愛的大傘下,
也就順理成章地被原諒了。


其實「剝皮竂」是指位在萬華新修復完工的老街區,
來此,你一定會訝異於台北市中心交通便捷之處,
怎麼還有如此古色古香的老街?
(今老松國小、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所包圍的街廓)
也因如此,目前在這開拍的電影不是什麼血腥恐怖片,
而是描述萬華歷史的「艋舺」。


不同於三峽統一格式的老街與宜蘭傳藝中心的仿古街亭,
這兒的老房子格局變化多端,有些還刻意留下殘破的舊模樣,
絕對能讓你在上上下下,穿門望戶中,
眩惑於空間的多變,無法停止手中的快門。
這裏的建築也自有其歷史風華,
像是廣州街123號,
就是國學大師章太炎躲避清朝「鉤黨令」時在臺的居所。
「太陽製本所」則是臺北最早的裝訂廠之一。

 

「剝皮竂」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
目前仍舊沒有確切的答案。
有人以字面解釋,
認為「剝皮」之名來自於剥樹皮或剥獸皮。
另此地在日據時代稱為「北皮竂」,
以語音角度,或許「剝皮」即是「北皮」的台語轉音。

 

舊時,這兒被規劃成老松國小的擴充用地。
因遲遲沒有開發的動靜,
塞翁失馬,意外地保留住難得的清代民房建築,
成了臺北市碩果僅存的老式街道,估計至少有200年歷史。
這八年來,台北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修復工作,
終於讓這一度拉扯於改建與保存中的街區重現風華。

 

如今,臺北人總算不用再欣羨國外城市的老城區了,
因為,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剝皮竂」!
有了獨一無二的文化與創意,
這個都市才擁有更讓人動容難忘的靈魂。
有空,就去走走吧!
從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右轉再右轉,
安步當車,不到五分鐘就可以有個轉換時空的精彩小旅遊!

 

剝皮竂

 

舊式的紅磚像堆積木,
疊出一棟又一棟,樸實卻不失華麗的建築。
隨時光流逝,
歲月只砥礪出了更絕代的風華。

一樣的泥土材料可以燒製出紅磚與工藝更複雜更耐用的青磚,
南方盛行使用紅磚,我也喜歡紅磚顯出的厚重低調華麗感。

 

剝皮竂

 

剝皮竂街區範圍不大,
但因為純粹,自有穩重大器之風。
還是老話一句,
若一旁無謂的路燈、號誌能予以統合簡化,
就更完美了。
我心中也很希望,未來這兒一旦成了觀光名點,
隔壁幾條街殘存的老房子也能著眼於利益,
一一復舊,換個用途再出發。
畢竟,串連起來的力量更強,更大。


 

剝皮竂
 
剝皮竂

 

我最想自己的家能擁有似這般的露台了,
一個封閉的隱密的空中花園。
晴天能搬張躺椅短短晒個太陽,
雨天能坐在窗臺看從簷下成排滴落的水珠。
角落裏安排著幾盆矮樹和花,
隨著四季,展現不同的繁盛枯衰。

 

剝皮竂
 
剝皮竂
 
剝皮竂

 

光影透過窗框在遞移,
用幾乎察覺不出的速度變換著角度。
映照出空氣的乾淨,沉澱出心緒的安靜。
一階階木梯是在下著請帖,邀您跨出腳步,
往前,往上,往更深邃的過去緬懷。

 

剝皮竂
 
剝皮竂

 

斑駁的紅磚拱廊,
光影交錯,年歲悠悠地晃盪而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