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宅邸後進

齊東街日式住宅區舊稱「幸町職務官舍群」,
目前大部分為臺灣銀行帳列資產,約建於1920年代至1940年代。


而齊東街53巷的11號,是此宿舍群中唯一一棟列為古蹟的,
其餘10棟則屬於歷史建築(像上頭這張照片就是位在11號後的另一間)。
因為今天是古蹟日,
所以市政府特別開放,
在「齊東文史工作室」志工等的帶領下,
讓有興趣的市民先睹為快。


這附近因為房價高漲,
所以在推動保護上,遇到不少困難。
擁有者臺銀一直想將此區房舍拆除出售,
也已經有幾棟被臺銀及購得的建售公司破壞了。
所幸在熱心志工持續的堅持與努力下,
現在我們才得以還能見到這些難得的日式建築群。

只願此地的宿舍群能儘早完成全體的整建開放,與華山藝文中心串連成統一的景點。

更詳細的介紹,可以點選下方的網頁。

齊東街日式宿舍群

 

講解的建築師

佔在門廊下右方帶領講解的是負責整建的孫啟榕建築師。
左方雙手攏在背後的則是齊東文史工作創意執行長,褚陳寶貴女士。
褚陳寶貴女士是一位渾身充滿幹勁與熱忱的人,
她向我敘述著爭取保留的過程,
與對政府單位古板僵化作業程序的無奈。


我很能體會她的心境。
不過,由承辦人員的角度來想:
政府的行政人員是夾在文史工作室和財產擁有者之間的夾心餅乾,
除了得協調壁壘的兩方,一切也需遵循法規自保,
否則到時哪方不高興了,
承辦人員被告被關被罰可是沒人會同情的。

一切按步就班,自然缺乏彈性,什麼也快不了。


由最近的新聞也可以看出端倪:


議員懷疑說:為什麼在齊東街三千萬元的修復經費中,
有北市文化局編列一百多萬元的花博人力派遣預算?兩者綁在一起「簡直有鬼」。
北市文化局科長鄧文宗則回應:
花博人力派遣一百多萬元是北市產發局的預算,
因文化局正招標兩百四十四萬元的日式宿舍人力派遣,
產發局才委託一同招標,兩案預算並未排擠。


看吧?要是便宜行事,馬上被質疑。
要是分開一次次招標,又會被嫌作業太慢。


當然,承辦人是否有官僚心態,那又另當別論。
只是,政府承辦人再怎麼認真,也不會有專心投入的文史工作室的人熱心,
畢竟,承辦人手上不會只有這一件事情要處理。
兩造之間,自然會有很大的落差出現。

 

屋瓦與山牆
 
瓦
 
IMG_8252 
門楣上的稅籍牌

唉!該交的稅還真是逃不掉啊!
門楣上還釘著台北市城中區的房屋稅籍牌…不止一面!(哈!應該是前後期之分)
不過,號碼看來還不錯。


廳室

主要的客室


紙糊的拉門,在推闔開展間,
區劃出一個個不同功能的空間。


在冬日微寒的夜晚,
與三兩好友在此擁被促膝,
酌小酒、
聽著風撲打門片而生的嘎吱聲,
也是人生的一種幸福。

 

廊

室內長廊,兩旁羅列著一間間不同用途的小房。
我喜歡那懸著的一盞盞散著暈黃,散著溫暖的燈。

不過,那門片所開的小小的菱形的孔,讓我彷彿進的是間旅館。

 

氣窗
細緻的木窗欞

雕花木柱

木柱上不規則地雕上了花紋

這種只有主人自己會注重的小細節,才更值得細細玩味。

 

迴廊

院子與客廳間隔著一道迴廊,坐在著夏天吹風,冬日聽雨,都會很有味道。

媽媽說,她小時候每回過年都得回到外婆位在候硐的娘家。
起床後,得幫忙用抹布來回地擦這樣的廻廊地板,
先用兩手壓著抹布,身子半跪前傾,再用雙腳輪流蹬著前進。
擦到了盡頭,轉個身,再換下一道。
在難得放大假的新年得這樣辛苦,
難怪
她倒沒那麼喜歡這種房子。

 


在剛開始記事的年紀,
也會隨著奶奶去拜訪隔壁住在大間日式宿舍的鄰居。
她們嘀嘀咕咕地聊天內容我自然是沒有任何印象了,
腦中殘留的是散發著清香的榻榻米,平滑光亮的迴廊木板,
還有外頭日光下青翠的草皮,以及草皮邊緣一株株頂天立地的大油加利樹。

 

庭園

院子老實說,太簡陋了,
花木也沒種好。
京都那些小房子裏的「坪庭」,小歸小,可精緻地無話可說。
各式的杜鵑修剪成可親的,連綿的圓山,
從竹管裏涓流而下的清水,漫過石槽,滴滴潤溼了青翠的苔蘚。
園藝是艱深的學問,
也還需要再加上耐心及細心,才能呵護出一方讓人讚嘆的庭園。


孫老師說,當初在翻修復原這個院子時,
發現園裏的踏腳石板被埋在土中了,
他想暫停工程挖出來。
不過,這一來就得將已訂的合約重修,變更設計。
文化局不甚同意。
後來,就只能用水泥塑出大概的模樣,仿造原來的踏腳石。
能怪文化局的人員嗎?
有個政府採購法擋在前面,誰也不想違法啊!


要是不守法,不變更合約裏的設計就以另外方式施工,是便宜行事。
守法,也是另一種便宜行事,讓歷史文物丟了出土的機會。

 

庭園2

小小的院子中就有兩棵台北市受到保護登錄的老樹,
左邊那株是高大的光臘樹,
右側則是老柿樹。
柿子樹不知還能不能結出紅紅的果實?
掛在秋天蔚藍的天下,抬頭欣賞著,會是幅很美的景象。


孫老師有提到,為了這棵受保護的老柿子樹,
整修時也為難了一會。
老樹年紀大了,
根系鑽進了屋子的基礎裏,對房子造成了危害。
但基於是受保護的老樹,又不敢也不能隨意修剪…怕傷了元氣。
後來不得已,還是小心翼翼地將朝向屋子的根給剔除,也稍稍修整了樹冠。
現在看他冒出了新葉,
應該是能夠安然再活下去了,繼續保佑這房子「柿柿平安」。

 

老樹

柿子樹,樹幹上還爬滿了石葦。
 

柿子老幹與嫩葉

新生的,逆著光的柿葉。是顆綠色的心。

 

被蟲柱的柿子葉

被蟲蛀了洞的老柿葉

 

IMG_8241
院子裏屬於市政府保護樹木的「光蠟樹」
 

IMG_8243
光蠟樹為木樨科半落葉性喬木,成株高可達20公尺,
特產於台灣低海拔闊葉林中。
他的樹幹通直,樹皮呈茶褐或灰綠,
因樹皮薄而易剝落,樹幹上會留下雲形剝落的痕跡。


IMG_8229
後院裏的小石池塘

小院裏有個可以養魚看魚的池塘,多愜意。
不過,這堆石頭堆得可真是有些零亂…

牆面
這些新修使用的木材似乎不是那麼優良,
木紋平直單調,密度缺乏緻密感。

在臺灣高溫潮溼的氣候下,不曉得能撐持幾個年冬?
真不希望好不容易保留下來的建築沒出幾年就又落得破敗,
或是得一再重修。

舊木片
當然,整建並不是全面換新。
局部保存狀況還不錯的木板就繼續沿用。
像上面這張照片是某扇凸窗上的舊木片,
花紋細膩美觀,禁得起細看。


IMG_8246
窗上的木卡榫飽受歲月風雨侵蝕,
陳舊了,但依然堅固耐用。


IMG_8239
門外簷下的廊柱基底已經腐朽不堪使用了。
維修時儘量以復舊為上,
所以局部處理後,再添上新木頭,撐著繼續上場。
 
日式宅邸
 
老樹與房舍
 
窗與門
 
後棟房舒
 
窗影日光
 
室內
 
燈
 
室內2
 
珍貴的拚貼地磚

玄關地磚

據孫建築師說,
來參訪的日本教授學者們,
對這舖在玄關地上,
原本被蓋掉的拚花磁磚最有興趣了。
因為「禮失而求諸野」,
就連日本也難到見的裝飾,竟在臺灣還留存著。

精細的各式磁磚舖面在北投的溫泉博物館裏也可見到。

 

因置放鞋櫃而留下的地磚
11號的屋宇玄關有不同的地磚裝飾,
可大部份都被之前的居住者敲掉了。
只剩下一角,因為鞋櫃佔據的緣故,
倒意外地被保留下來。


玄關木構

屋外進口亭子上的木窗裝飾。

 

內窗
 
地上的氣窗
木造的屋子是墊高的,底下有水泥座,還有通氣的小洞。
灰泥牆

山牆上的灰泥則特別仿舊,挑出處處疙瘩來。

 

日式宅邸2

臺北市中心裏這樣的歷史建築,若能儘快再利用,
開放給眾人參觀,喝個茶,吃個點心,
我相信會比辦些燒錢的活動更長遠地吸引國外的旅人。 

 

小坐

有空,也來這兒坐坐,
吹風,聽蟬聲,享受美好的片刻悠閒。 

 

 
 
IMG_8257
時隔兩年舊地重遊(20120617),
這裏已經成了「中華古琴學會」的所在。


IMG_8255
屋外草地上搭了處篷子,
遊客能在這裏頃聽古琴演奏。
我到訪的時候已經接近關門時刻,無緣附庸風雅。

 
IMG_8232
後頭的院子有當初費心挖出保留的石板,
大概是走來不方便,尤其是下雨之際,
所以現在都舖上了木板,擴大使用的面積。


當初孫建築師有向我提過,
一些考據復舊的細節,被後來的使用者在重新裝修中覆蓋了。
這不禁讓人感到悵然。

然而再想想,這也是大多數古蹟復舊後不得不面對的遭遇。
畢竟,政府沒有那麼多的金錢及人力來運作每個得來不易的建築,
而一旦委外,多少也就變了調。
但我想,有人在其中運作,
這棟房子不才能脫離標本的型態,延續真正的生命嗎?
 

arrow
arrow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