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霞溫泉

彩霞溫泉湧水露頭及下方的溫泉池


小家碧玉的彩霞溫泉知名度較低。

她位於南橫東段的新武呂溪畔。
正確位址就在彩霞隧道的東口下方,停好車下切陡坡走到泉源其實用不到3分鐘。
只是由於出露地點屬新武呂溪的下游,此段河道又較為寬闊,
泉眼經常被上游推移而下的砂石掩埋。
在出露狀況並不穩定的條件下,有緣一親芳澤的人自然不多。
2006年3月,朋友提及她重新出露,
匆匆夥同著辦公室同事聖哲由臺北驅車前往,
幸運見到了在雨季來臨前她最後的身影。


過新武呂溪的聖哲
 
彩霞溫泉
彩霞溫泉一帶的新武呂溪溪谷


由池邊往下游看,能見到夏季洪水氾濫時的高水位線以及堆積於兩岸的纍纍大石。

野溪溫泉每到雨季往往就是被淹沒於滾滾黃流之中,不復可見。
但此時溪水清澈平靜,草木正冒發新芽。
我半裸著身躺在溫泉池裏平望這高聳青翠的山谷,
耳裏傳來潺潺水聲與啁啾鳥鳴,
心裏不禁對自己說道:這真是幸福的一刻啊!


 
彩霞溫泉
新舊堆疊的南橫道路

這是我在彩霞溫泉旁往上游拍攝的一張照片,
可以看到現有南橫的彩霞隧道東口。
也是下到溪谷,這才發現原來平常我們行經的南橫下方還有一條窄迫的古道路。
不知道這條古道的歷史,
當初應有不少故事透過這條舊路上演吧?
我望著那雕鑿於山壁上的艱險道路,想著:
若能局部開放這古道當作遊客下車健行的簡短路線,
每天限制一定數量的車次,
讓遊覽車在隧道東口有餘裕的地方放人下車,再到隧道西口接人,
應該會是個相當吸引人的景點。



舊道遺跡
2014年2月初我再度拜訪彩霞溫泉,
對照上面06年的舊照,
結果發現這段舊道原本呈現隧道的部份已經坍塌了!


彩霞隧道下方的舊道遺跡
 
彩霞溫泉
溫泉口秀雅的鐘乳石

彩霞溫泉鈣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都不低,
在湧出地面後,因為降壓,再加上及蒸氣逸散提高水中離子濃度的關係,
碳酸鈣超過了飽和濃度,也就逐漸由溫泉中析出沉澱。
這裏因為剛好有個洞窟地形,
溫泉水又呈涓滴狀下滲,
形成了一個具體而微的鐘乳石穴。
類似的景觀在南投的樂樂谷溫泉、臺東的桃林溫泉我也曾見過。
雖然說是挺稀奇的,但形成的速度不慢,和一般石灰岩洞的鐘乳石不同。

 
彩霞溫泉小型鐘乳石
 
彩霞溫泉
溫泉水流經之處也有碳酸鈣沉澱成硬殼

讓我感到訝異的是,
這年彩霞溫泉的泉溫竟然高達攝氏83.6度。
根據以往的紀錄,大約都僅有40餘度,
顯見我來的時候,溫泉受到地下水混染的程度較為輕微。
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局部的碳酸鈣有呈現梯田的景觀呢!


彩霞溫泉
溫泉露頭小地形

其實若是有閒有意致,
這小小的一段水道就有拍不完的角度和畫面呢!
可惜當時就是兩者皆無。
 
彩霞溫泉
溫泉露頭小地形

彩霞溫泉的溫泉水還會一分為多道流下,
很有趣也很實用。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這是考量到溫泉水溫實在太燙了!分流剛好有助於降溫!
這樣再流到池裏就可以泡了,不必混加太多溪水。
再怎麼說,也是泡原汁原湯比較對味!


彩霞溫泉
泛流的彩霞溫泉匯入溪邊的溫泉池中

彩霞溫泉交通方便,路途超短。
條件如此優渥的溫泉,
有景有情調,
稍事整理,也能清出不錯的營地來。
在這裏宿營一夜,真是有五星級飯店也提供不起的享受!
就可惜,後來都沒聽聞有再湧出的消息。
或許要等八八水災帶來的土石全都從上游往下越過此段後才有重見天日的可能。


彩霞溫泉
泛流的彩霞溫泉露頭

 
彩霞溫泉
彩霞溫泉第兩處露頭

後來我和聖哲兩個人又繼續沿著新武呂溪上溯,探訪前頭的另一處「暇末溫泉」,
約莫走了300、400百公尺發現有人在溪畔又築了一池,池底點點冒著氣泡。
我只能說,臺灣的溫泉溪還真是不少啊!除了和平北溪,新武呂溪的溫泉數量也不遑多讓。
然而這處溫泉距離彩霞溫泉很近,泉溫較低,泉質也淡,沒單獨列名的必要。
我們稍做停留採樣,並沒下去泡,也就走了。


彩霞溫泉小露頭

2014年2月3日我興沖沖地再度來到南橫探尋彩霞溫泉。
由公路朝下望去,溪谷地形似乎沒有多大的變化。
找著下切點後,我先到隧道下方舊時的溫泉露頭去瞧瞧,
卻再也遍尋不到當初高溫的湧泉蹤跡了。
我不放棄,再往覆500公尺仔細看,只要看見冒出的泉眼都去摸,

無奈,就沒一處是熱的。
後來我才突然想起1月初去轆轆溫泉時,朋友Ming Cheng曾提及這年的溫泉在公路對岸。
於是我走到溪水側,隔流檢視對岸,
嘿!果然見到了有處石頭側微微冒著白霧,
她還是讓我給找著了!

 

燙人小露頭

這處露頭水溫非常燙,摸不得,
然而水量也小。
我相信,只要花點時間挖開泥砂肯定會冒出更多熱水,
混著一旁的溪水,就能好好泡湯了。

 

南橫彩霞溫泉

趁著天黑前隨手開挖了一下,
沒能等水清,趕緊泡泡就走人。
由這張照片,也就能夠知道這溫泉離後頭的彩霞隧道真得是很這了。

 

湧自大理石的彩霞溫泉

走近一瞧,
原來彩霞溫泉於此也是直接湧自於大理石裂隙間呢!
這是我第三個留意到的大理石溫泉了。
(另外兩個是花蓮的文山和臺東的桃林)

 

染紅的河床

山壁間湧出的冷泉水含有大量的鐵離子,
流動間全沉澱出來,
成了一條鮮紅的色帶,蜿蜒在枯乾的沙石灘上。

 

呈膠狀的鐵質沉澱物
 
arrow
arrow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