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社全景_約1935

 

明治39年(1906),當佐久間左馬太就任臺灣第五任總督後,即立下以「理蕃」為治臺首要政策。他於明治40年(1907)1月提出了相當於「五年計畫理蕃事業」前身的「蕃地經營方針」,準備在北部泰雅族領域進行大規模的隘勇線推進工作,並展開強硬討伐。依照其整體構思,位於臺灣中部山區的霧社將是西部延向花蓮港方向的隘勇線起點,也是臺灣南北與東西兩方向隘勇線的交匯,可視為整個交通網路的中心。
 

隨著交會於霧社的隘勇線一條條完工,這處高臺全面落於隘勇線警力保護的範圍內,已成為殖民政府控制北港溪與濁水溪上游地區的重鎮。太魯閣戰役(大正3年,1914年5月至8月)結束次月,總督府更在霧社設立了全臺灣第一所的「蕃人公學校」。接著,霧社被提升為行政權獨立於埔里支廳之外的「霧社支廳」,並建有廳署。此外,還設立了郵局、旅館、學校、衛生療養所、養蠶指導所、農業改良所與公園等等民生設施。霧社被評定為全臺蕃地中唯一的「一等地」,意思即是指屬於治安上的「模範蕃地」,是一般平民可以安全往來及定居之處。

 

喜愛櫻花的日本人,更在霧社種下不少植株,因此霧社的春櫻在日據時代極富盛名,這處做為日人統化蕃人的前哨站也就被冠以「櫻都」之名。社裏的「櫻旅館」,其設施與餐飲都比照日本高級風景區旅館的標準。櫻旅館的設立為霧社帶來觀光的便利。來此的日本作家與記者們驚艷於霧社的進步整潔,四周環繞的高山美景以及鄰近的櫻溫泉,便替霧社封上了稱號:「臺灣蕃山的箱根」。
 

前頭所提的溫泉是需由霧社繼續沿橫斷道路往前行,至東方約隔3.5公里的荷歌社(今春陽部落)。荷歌社當時也是處處植櫻,初春時節緋紅盈眼,因此被日人稱為「櫻社」,而部落下方濁水溪畔湧出的溫泉,便被以「櫻溫泉」稱呼。


櫻溫泉位於自荷歌社前往塔羅灣社的路徑上,在現今哈娃呀溪匯入濁水溪之處。當時架有一橫跨濁水溪主流的吊橋(櫻鐵線橋)通連二社。由拍攝自1914~1920年代的照片中,可以見到在哈哇呀溪那端的吊橋頭有一簡易的茅草湯屋。
 

根據一支由臺北第一中學師生組成的能高越嶺道健行團於大正15年(1926)7月的紀錄,他們由埔里搭乘臺車抵達終點站眉溪駐在所後,再步行2小時,約6公里,抵達霧社,當晚則住宿於上述霧社的「櫻旅館」。
 

第二天健行隊伍通過荷歌社,一部份隊員選擇較為平直的路線,拜訪高懸的「斯庫鐵線橋」(今雲龍橋),另一些成員則下降約330公尺,到溪邊峭壁下的櫻溫泉(濁水溪北岸)。紀錄中載明那時的櫻溫泉是可以容納6人同時泡湯的天然溫泉,溫度約攝氏40度,濁水溪從崖下流過,崖上則是櫻花樹林。自他們所浸泡的溫泉通過「櫻鐵線橋」,對岸就是塔羅灣社,溪邊同樣有天然溫泉,曾經也修砌了供人泡湯的溫泉池,只不過剛被暴雨後的急流沖毀。

 

霧社 繁櫻盈眼

霧社初春夾道盛開的紅粉櫻花,將這山間高臺妝點出一派日式風情,聊解了駐紮日人的故里舊思,也希冀能皇民化無羈原住民於大和環境薰陶中。

 

南投霧社
 
霧社市街
 
名勝霧社

幾張所蒐集到,
看來像是特地商求模特擺放姿態來拍攝旅遊廣告宣傳照的明信片。


 
名勝霧社_蕃婦的織機
 
名勝霧社_織布的蕃人
 
臺灣鳥瞰圖_局部


由金子常光所繪製於1935年的「臺灣鳥瞰圖」局部中,
就能夠清楚地見到霧社雖然位處於山區,
卻畫上了很多屋舍,代表有著一定程度地開發與發展。
細看,還能見到一座紀念碑,
那是為了霧社事件(1930)殉難殉職者所建。

 

霧社_櫻旅館
 
日治時期的春陽溫泉
臺北第一中學師生1926年當時泡的櫻溫泉,應該就是畫面中位於濁水溪北岸的所在。只是當時是可容納6人的自然溫泉,湯屋還沒建好吧(不過,1930霧社事件發生時有記載,櫻溫泉的湯屋被焚毀)。
 
櫻溫泉
自他們所浸泡的溫泉通過「櫻鐵線橋」,對岸就是塔羅灣社,溪邊同樣有天然溫泉,曾經也修砌了供人泡湯的溫泉池,只不過剛被暴雨後的急流沖毀。
 

龍能

arrow
arrow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