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全景

 

今天的新聞報導烏來野溪溫泉雜亂私設的篷屋水泥池要拆了,將來會重整納入管理。想想,倒也是樁好事。


烏來溫泉所在是泰雅族傳統的聚落,不過,漢人知之甚早。早在第一任的臺灣巡撫劉銘傳就職期間(1885年9月10日至891年2月27日),烏來社便曾被命名為「湯社」。在1885年10月(光緒11年),剛就任的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優先選擇北部馬來八社(今烏來鄉)一帶泰雅族執行「開山撫蕃」政策。同月19日,臺北記名提督劉朝佑領親兵百人赴屈尺,遣譯人入山勸諭,馬來八社(今烏來鄉)遂受迫就撫。

日治之後,在1907年8月,漢文臺灣日日報上刊載了一篇報社撰寫的烏來溫泉遊記。文中極力推薦並看好這個得天獨厚溫泉地的潛力,認為雖處蕃地,但治安已漸佳,遊來安全。只不過,早晨六點自臺北出發,又乘車,又換轎的,也仍是得到日正當中之際才能抵達溫泉,實在不能不算是舟車勞頓。


1917年在南勢溪東岸興建了一棟瓦頂二層樓的「警察俱樂部」,供日本警察在此休憩。另外也設立了臺北州政府招待所。然而這款精緻建築只有日本人能使用,原住民想泡湯僅能到搭建於南勢溪對岸蕃界內,約可容納20人的公共浴池(照片中右側橘框之處,即現今將被拆除的野溪溫泉範圍)。


日治之初,烏來自屈尺以內都仍屬天然林木蘊藏量豐富的處女地。日本人除設置隘勇線以武力統治此區外,也覬覦山區的森林資源。只是為了保持官方仁政的形象,政府不便直接插手,而是於1921年(大正10年)特准日本著名財團「三井合名株式會社」進行開發。而就因三井合名會社進入此地伐木種茶,烏來社的住民於1921年被迫遷移至駐在所對岸高地。同年3月,日式建築公共浴場落成於原本舊部落(照片中左側橘框之建築),其位址便是現在的「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所在處。

烏來溫泉
 
岩壁上的泉源
 

 

arrow
arrow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