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溫泉

 

天母溫泉


過去曾聽聞一個笑話,說是有位美國人在天母一帶問農夫此地的地名,農夫因聽不懂英文,用臺語回說「聽嘸」,美國人就此認作了「天母」。事實上,天母地名的由來是因日本人中治稔郎選擇該地建設天母教的大本殿和天母溫泉旅館,又經營天母巴士,週邊才繼之被稱為天母。


中治稔郎在日治初期便已來到臺灣,擔任郵便局的小公務員。到了1925年春天,他在永樂町二丁目五十二番地(迪化街一段附近)租房子,自創「天母教」。天母教既不屬西方基督或天主教會,也非台灣或日本的傳統教派。中治稔郎的想法很特別,既去福建湄洲迎回媽祖,到福州請來城隍爺,也迎請了臺北寺廟奉祀的關帝爺,再加上日本的天照大神,四方輻湊,說是要促進臺日融合。


過了幾年,中治稔郎進一步意欲修築「天母教大本殿」。他自稱受到神的指引,依神示來到士林街三角埔覓地。在戰前天母教出版的《天母溫泉由來記》內記載,1932年10月底的一個清晨四點,他率眾入山,依神的夢示找到五處開挖,發現有縷縷白氣噴吐,並湧出溫泉。他們將其用圍籬圈起來,稱之天母溫泉的五個神社,並跟官方申請許可開發。1933年,他在天母中山北路七段191巷處興建了天母神社,祭祀天母。他又花費二萬數千圓在天母神社附近設立了一個溫泉澡堂,稱為天母溫泉,1935年11月4日對外開放營業,「天母溫泉」成為臺北的溫泉新名所。

 

天母溫泉佔地約七百餘坪,建坪一百二十坪。其內設有大廣間、食堂及二十五坪的浴場。隔年,天母溫泉又自營「天母巴士」,專跑士林火車站到溫泉旅館路線。

 

天母溫泉的泉水是以管線,沿著中山北路219巷取自二公里外的磺溪嶺一帶(即是現在行義路一帶下方的溫泉地)。只是再翻查1935年金子常光所繪的「大臺北鳥瞰圖」,不但不見「天母溫泉」的蹤跡,反而又多了個「士林溫泉」。對比相對位置,這個士林溫泉指的應該就是當初的天母溫泉,位在由紗帽山南側流下的松溪與南磺溪的匯流口下游不遠處。然而好景不常,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盟軍對台的空襲,使得「天母温泉」也關門大吉。至民國34年臺灣光復,該天母温泉旅館被政府接收轉讓,後來則變成士林紙業公司的宿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天母溫泉
    全站熱搜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