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867

<北投地熱谷>

在臺灣36,000平方公里的面積上,擁有數量眾多的溫泉。
尤其是大屯火山區以及南澳北溪、新武呂溪、鹿野溪、濁水溪與荖濃溪等流域,
都是溫泉分布的密集帶。
陳肇夏於1989年「臺灣的溫泉與地熱」一文中,統計臺灣溫泉98處,
另根據2000年張寶堂之資料,全台共有128處溫泉。
經過之前的資料蒐集與現場探勘,目前確認的溫泉露頭則共有140處,
新增如樂嘉、芽丁、大分、上桃林、枋山溪等。
而這140處中又有10處因近年的山崩土石流而被埋沒。
另還有多處雖見諸方誌記載但並無正式地點報導,尚待後續野外工作確認。
臺灣山林地貌險峻,相信未來仍將發現新的溫泉露頭。

小油坑
<小油坑>

臺灣除溫泉數量眾多外,種類亦十分豐富。
依照泉質分析結果以及地質構造分區,臺灣的溫泉可分為下列四大系統:

一、火成岩區溫泉:例如大屯火山區內的大油坑及綠島朝日溫泉等。此區溫泉以酸性的硫酸鹽泉為主,深部殘餘的岩漿庫及侵入岩體應為熱及火山氣體的來源。另由於儲集層岩性,降雨量、火山氣體以及海水入侵等作用對此區域內的溫泉化學成份皆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使得此區內的溫泉泉質變化多端。

二、雪山山脈及中央山脈區溫泉:溫泉分布於變質岩區內,數量眾多,以弱鹼性的碳酸氫鈉泉為主,是臺灣溫泉的主要類別。從北到南,如烏來、四稜、谷關、廬山、丹大、復興、比魯、四重溪溫泉等皆屬之。此區內同一河系上的溫泉,位處愈上游者溫度普遍愈高,且其所溶解的礦物質濃度以及鈣鈉離子濃度比值也有遞增的現象。

三、海岸山脈溫泉,例如富源、東里、利吉、安通溫泉等。此區內的溫泉溫度普遍較低且泉質特殊,以中性的氯化物硫酸鹽泉為主。

四、沉積岩區溫泉,如關仔嶺、中崙等。此區的溫泉為富含氯離子及鈉離子的弱鹼性泥漿泉,伴隨大量甲烷或二氧化碳氣體,湧泉量較不固定。此區溫泉應應是巨厚未固結泥岩層中的水分在強大橫向作用力下沿著斷層被擠壓上升。


就地質的角度而言,臺灣的溫泉形成原因複雜,各個溫泉都有其獨特的地質背景。在對臺灣的自然溫泉露頭分布與水質分析已獲取初步的輪廓後,未來將優先選擇適當之溫泉徵兆區進行更詳盡的研究,以瞭解地下熱水與圍岩反應機制、溫泉水來源、補注途徑與補注量等相關議題,進一步釐清溫泉資源背景,為溫泉的開
發及保育提供參考資料。

 
<栗松溫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