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237
林安泰古厝旁庭園「花茶殿」映月大池上的「醉茶居」


有時幻想著自己能在中式文人風的園子裏住著,一天也好。
不用像寶玉般,有眾多絕世美女才女相伴,
就自己一人,看著清風穿過煙柳,拂掠綠池面,牽引漣漪圈圈。
雖說做不到,
偶爾進到這樣的園內瞧瞧也是好的。


「花茶殿」,
是一個因花博才配著林安泰古厝興築的園子。
或許再過個幾年,她就是花博留給臺北市最珍貴的財產吧?
雖然年代還輕,卻是大臺北除了板橋林家花園外,
個人覺得相當有細部規劃與概念的花園。
挑個人少的時候去,你一定會有如入畫中之感。
可惜的是,就還缺少木雕、石雕及繪畫之美。
 
 
IMG_1567
林安泰古厝入口 

入口正對著新生公園。
這裏交通比較不方便,也沒有提供停車位,
所以遊客稀少。
正好對了中式庭園該有的調性,清幽。
 
IMG_1180
現在參觀「林安泰古厝」和「花茶殿」並不用入場費喔!
古厝裏有不少的舊時文物可以看,不時還有活動呢!
像我這回來就有茶道表演。
 

IMG_1128
 
IMG_1142
以下文字抄錄自解說摺頁:

清乾隆19年(西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林堯公)率家人東渡來臺。
其四子林志能(林回公)因善於經商,在艋舺開設「榮泰行」,並累積大量財富,
於是便於現今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蓋了大厝。

大厝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1783-1785),
清道光2至3年(1822-1823)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
林回公為了紀念家鄉,取福建泉洲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榮」,
將宅第命名為「安泰厝」,
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

林安泰古厝座落「南蛇環北斗穴,蛇頭向七星」吉地,
採「坐東北朝西南」之建築方位,是一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
民國67年因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
面臨拆除的命運。
還好後來在專家學者的建議與奔走下成立了拆遷計畫,
得以移至現址而保存下來。

民國89年5月,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將其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在民國98年為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活動,成為相關展館之一並擴建庭園「花茶殿」。
民國100年繼續以「林安泰古厝民俗博物館」開放民眾參觀。

 
IMG_1152
 
IMG_1157
閩式傳統建築,雖然簡單,卻很耐看。
古樸粗曠中帶著雋永的細節。

 
IMG_1169
閒適的臺北街頭
 
不說,真得猜不出這可是在臺北市,
還以為是哪處鄉下大戶人家門前。

由地圖上的市界來看,還算是臺北市中心呢!


IMG_1140
紅磚上映著的竹影

 
IMG_1212
幾顆咕咾石鑲到門上,看來別致。

 
IMG_1557
月洞門

月洞門前的簷角真得可以稱做是「飛簷」了。

 
IMG_1234
映月大池 及對岸的「雨前樓」、「隨月閣」

對稱顯出穩重,不對稱也能增添活潑感。
我喜歡臨池的,造型隨意的「雨前樓」。  

 
IMG_1256
映月大池前的「雨前樓」

花茶殿裏大部份都是紅磚建築,配上少許木結構。
紅磚適合臺灣高溫潮溼環境,
年代愈久,風華愈盛。

 
IMG_1261
花茶殿 邀月亭

中秋佳節,若能與三、兩好友登高於此喝酒、品酩,
共賞天際一輪明月,不亦快事!
 
IMG_1264
林安泰古厝 玉帶橋望隨月樓 


IMG_1298
 
IMG_1301
走上「雨前樓」可以俯瞰臨月大池。


IMG_1303
每次看到在中式建築旁飛機滑過,都會有種超現實感。

 
IMG_1311
 
IMG_1320
 
IMG_1324
 
IMG_1326
櫻花已經突出花芽了!

IMG_1349
 
IMG_1359
昔日得拾級而上才能穿過小巧的紅磚側門進入內室。
我喜歡這門所代表的緩慢生活步調。 



IMG_1362
 
IMG_1371
 
IMG_1375
屋頂邊緣的「瓦當」與「滴水」

 
IMG_1385
半月池

聽說這種半月池既有風水考量,
也有儲水防火的功能。
藉由大量比熱大的水,也能產生調節微季候的作用。

 
IMG_1391
木紋深蝕的舊門片


歲月刻鑿磨蝕的痕跡,
美得渾然天成!
 
IMG_1394
月井

西廂與右護龍中之開闊空間。 


IMG_1401
 
IMG_1405
這建築不華麗,但造形多變,
反而愈看愈順眼。
雖然低調,
但看得出當初匠師一磚一瓦的築砌的用心。 



IMG_1410
中庭

 
IMG_1421
林安泰古厝 正廳  

正廳位在主軸線的第二進,
是供奉祖先與神明牌位,以及接待賓客的地方,
這裏同時也是家族年節祭祀與婚喪喜慶的空間,
地位最尊。

 
IMG_1435
房子內的天井

舊日時光,放任孩子們在自家天井裏嬉戲玩鬧,
媽媽心裏也會全然地放心吧?
 

IMG_1436
屋頂上的燕尾

多層次的尖脊,比例適當、疏密有致,引人入勝。
 
IMG_1438
 
IMG_1445
樣板廚房

小時候過年的除夕,老家的大灶才會升起火。
我最喜歡拿著火鉗守在灶前,
不時撥撥碳,添上柴,看著奶奶煮著拔過毛的雞。
映著火光,臉上紅紅泛著汗,
滿滿的過年快樂!


IMG_1451
粉牆及廊庭

古厝後頭搭建起一道白粉牆,牆後與林子間又有道廊庭,
空間層次豐富多元。
真要細細賞玩,
可在這裏耗上一個整天呢!

 
IMG_1463
柱珠

木材怕潮溼,
底下墊上顆石頭,就能大大減低遇潮腐爛的疑慮。
這些石頭常打磨成鼓形,
有特殊的名稱,稱為「石珠」。
在古董行看過從拆遷老房子裏搬出來賣的,很想買,可惜沒位置放。
不然當成花座,置上盆栽,應能為陽臺增添古樸之意。

 
IMG_1465
這種不加雕飾,平實簡單的石珠,
也沉靜得好美。


IMG_1470
老式銅鎖頭

管理單位細心地為老木門配上舊式銅鎖

不知哪邊有在賣?
我也想為家裏的仿古木櫃掛上個這種鎖呢!
牢不牢靠不重要,
要的是那份厚實感。

 
IMG_1484
繞往林安泰古厝後方的小廊

茶花殿裏處處有景,景景可賞可玩。
那幾株大黑板樹種得恰到好處。
看不出來,樹後頭就是車來車往的中山高速公路吧?
 

IMG_1486
白粉牆上的漏窗

漏窗是在牆上的開孔,造型各異。
其主要的功能是讓牆面不會真就是一堵障眼白壁,
讓後側的園景能隱隱若現,增添賞玩的趣味。
蝴蝶造型的漏窗倒像是從板橋林家花園依樣照抄來的。

 
IMG_1494
 
IMG_1501
 
IMG_1514
 
IMG_1517
 
IMG_1526
顧渚茗山

我最後逛到了「顧渚茗山」。
或許是臺灣並不出產適合疊山的大量雅石,

所以這「顧渚茗山」是以水墨彩繪匠藝描摹泥塑壁堵。
不過,裏頭也是曲折盤繞,
登頂可以眺望整座園區。


IMG_1534
 
IMG_1540
 
IMG_1595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能在「林安泰古厝」與「花茶殿」多待。
所幸,這裏離家近,等有好天氣,立馬就能來。
回程沿民族東路走了一段,
看著要降落松山機場的飛機從新生公園的花圃上一架架轟隆飛過,
在這一瞬間,我彷彿也體認到日本攝影大師荒木經惟在訪問中曾說過的:

「臺北的感覺比較像鄉下,有自然、溫暖的感覺!」
 
突然覺得住在這個小巧多元的臺北市,
真是件幸福的事呢!

arrow
arrow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