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本願寺廣場

西門町  西本願寺廣場

日治時期臺北的西本願寺,其正確的名稱是「淨土真宗本派本願寺台灣別院」,
位置在現今的中華路一段174號。


昭和七年(1932),西本願寺規模宏大的本堂正式完工。
經過前後共30年長期的擴建,其成為當時臺灣最大的日本佛寺,

連同當時的東本願寺(現在的西門獅子林大樓>_<)、臨濟護國禪寺曹洞宗佛寺等,
共組成重要的佛寺建築代表群。

 


戰後西本願寺曾為軍方與警備總部使用,
長久以來又有包括大陳島民、聯勤被服廠及中南部北上之移民居住,
整個寺廟被侵佔切割得七零八落。

 

而不幸在民國64年又發生火災,本堂的木造大殿及其旁的御廟所全數被燒毀,
只剩下了本堂台基、參道、御廟所平台及地窖、輪番所、鐘樓及樹心會館等遺跡。
其中樹心會館及鐘樓於2006年2月21日被公告為市定古蹟,
其餘的遺跡則被列為歷史建築。



關於西本願寺舊有的影像與資料,

以下的部落格有詳細的介紹,可加以參考。


Honganji-taiwan-betsuin

一開始的臺北別院照片(1910)

作者 臺灣日日新報社(publisher)/武內貞義(book author)

後來又蓋了新的本堂。
新築起工式舉行於1930年,並在1931年(昭和6年)上棟。
1932年(昭和7年)本堂正式落成(下圖),並舉辦入佛式與報恩講。

 
Honganji_Taiwan_Betsuin_(1932)

Honganji  Taiwan Betsuin  (1932)

1932年(昭和7年)落成的臺灣別院本堂

來源:真宗本派本願寺 臺灣開教史
作者:大橋捨三郎(book author)

 

西本願寺廣場

鐘樓

鐘樓建於1922年,
位於約一丈高的假山上。
鐘樓屋頂為「入母屋」式,
具精美的斗拱組。
原本的大銅鐘鑄於1901年,
現為私人收藏(據說有意捐出來,但掛耳部份已遭鋸斷毀損),
目前則先掛了一個仿製品。

 

西本願寺廣場

立於假山上的鐘樓

 

西本願寺廣場

鐘樓屋宇一角

 

西本願寺廣場

鐘樓屋宇一角

 

西本願寺廣場

鐘樓屋宇一角

 

西本願寺廣場

鐘樓斗拱設計

 

西本願寺廣場

鐘樓斗拱設計

 

西本願寺廣場

鐘樓目前懸掛的是仿古新鑄的鐘

 

據說花了40萬的預算,
惹來議員罵市府不積極接洽將原物取回掛上,反而掛了個假鐘。
我覺得,原鐘當然要想辦法取回,
但在不同年代鑄上不同的鐘,
到時兩鐘一併在此陳列,不也別具意義?算不上是浪費。

 

 

西本願寺廣場

參道


參道是連接山門至本堂的道路。
寬4.55米、長約35米。

當初是有日人信徒捐款興建山門之後,
即決定進行施工,並且在二個月內完工。


山門在中華路一側,現在當然是已經不存在了。
而一些不見的石塊在這次的整修中已補上新的。




西本願寺廣場

輪番所

輪番所位於基地的北面,
即為真宗本派本願寺輪番(似住持)之宿舍。

始建於大正十三年(1924)五月。
建築工事負責人是大石熊太郎,監工則為浦田永太郎氏。

 

在大正十三年1月11日午前二時,
原寺內之集會所鄰室客房(當時的假輪番所)自浴室部分發生大火,
造成集會所事務客室(假輪番所)及炊事場八十餘坪燒毀。
所以後任之佐佐木輪番便決定興築獨立的輪番所。

 

輪番所於大正十三年(1924)五月起建,
於同年九月初竣工。

 

輪番所為傳統之日式宿舍建築,約210平方公尺。
屋頂為四坡水,牆身為雨淋板式構造,
部分內牆仍留有編竹夾泥之牆體構造。

 

 

西本願寺廣場

輪番所正面

 

西本願寺廣場

輪番所窗欞


目前內部還並未開放。

 

西本願寺廣場

輪番所側面

 

西本願寺廣場

輪番所側面

 

西本願寺廣場

輪番所後附帶有一日式小庭

 

西本願寺廣場

輪番所細部的導引屋頂雨水管

 

西本願寺廣場

輪番所一角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


位於基地南側的樹心會館落成於1923年,1930年代之後略有增建。

當時本願寺為因應傳教所需,
急需一棟作為
演講會場及各種活動之集合場。
因此在興建御廟當時便附帶興築此會館。


樹心會館具有大正末期紅磚建築的特色,
紅磚及施工品質優良典雅。

建築主要以日式木構桁架及承重磚牆所構成。
在磚牆下有台基,為洗石子裝修面,並設有通氣孔。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向中華路的一面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向中華路的一面有個過道,
行人可直接從這進到後園。
過道上的屋頂和兩側牆面組構皆不同,

我覺得是值得欣賞之處。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內部也尚未開放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的長窗

 

樹心會館的窗戶採西式「上下式拉窗」,
又稱「比重錘窗」,窗框內隱藏著比重錘,
藉由比重錘的重量,使窗戶上下開啟時,
不用固定即可停留在任何位置。

 

西本願寺廣場
 
西本願寺廣場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外的民居牆面還保有當初違建的痕跡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的紅磚牆面

不知道為什麼中間有一排的紅磚是豎直的?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側門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臺基上的通氣孔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大門

入口為和風的「唐門」

 

西本願寺廣場

樹心會館大門的列柱

 

西本願寺廣場
 
西本願寺廣場
 
西本願寺廣場

本堂的臺基

本堂於1931年落成。
當年考量可能會有蟻害,所以臺座係採用鋼筋混凝土,
上方的大殿才是木造。
1975年火災後,僅存臺座、階梯、部份欄杆及扶手等。

原臺基內部空間以僧眾使用為主,
包括圖書室、會議室、事務室、娛樂室及倉庫等。

這次修復只回復既有臺座,且結構系統以型鋼為主。

 

西本願寺廣場

真正精美的木造廟宇大概也沒有金錢與心思修復吧?
所以目前就留下這個臺基,增補上些欄柱。



 

西本願寺廣場
 
西本願寺廣場
 
西本願寺廣場
 
西本願寺廣場
臺基下方有不少空間,
曾有許多住戶將其分隔成多戶住家使用。
以後則會當作文化局的辦公室使用。 



西本願寺廣場
站在本堂臺基上看南側的廟所遺跡(被罩著)

 
西本願寺台灣別院
這是西本願寺的舊照(圖片來源: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1935年)。
右側為本堂,
左側則是御廟所。


西本願寺廣場

御廟所遺跡

御廟所以銅板葺成重簷屋頂,
上有九重相輪,前方為圓弧形之「唐門」,
面積約416.5平方公尺。

 

本堂旁的御廟所也燒毀,
僅餘置骨灰罈的地下室。
現在並沒有重建,
而是在上方搭蓋了平面的半透明篷子保護著。

我倒是覺得,應該再撥一筆錢將這
御廟所恢復才是。
因為御廟所規模較小,但型式精緻,
重建起來應該是比本堂容易得多。
不然光憑現在的幾棟重建的古蹟建築,整體感覺還是有些單薄。

 

西本願寺廣場

西本願寺廣場

不論這處古跡修復的精度如何,
很高興在熱鬧的西門町又多了這麼一處具有文化氛圍的好去處。
我個人建議下一步應該是該改建西門捷運出口擋著紅樓的那間警察局了!(聽說已有相關規劃)
因為那棟建築看來好寒酸破敗,

實在不該佔著那麼重要的視覺位置。
最好能用品質優異的紅磚,仿著紅樓的樣式設計重建或修復。
這樣,那邊的建築風格才能一致化,彼此加強,
如潮水般往來的遊客和外國觀光客也才能留下更美好深刻的印象!


對修復過程中照片有興趣的人可以  點我  


 

arrow
arrow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