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翻湧的雲海

翻騰的雲海

紮營之際天降下滂沱大雨,
頭頂黑壓壓地,
而四周卻透著奇異的,黃昏溫暖的陽光。

遠方翻騰的雲一波波將山無聲掩蓋,
再朝我們湧來。

這是合歡北峰下,狼狽中見到的動人景像。



 
2010/07/10

05:00 台北國父紀念館集合
11:00 小風口暫停
11:40 接駁車停天鑾池步道入口「東營大將軍廟」旁。
12:20 小風口登山口起登
14:00 碧池(臺灣池)
15:40 北峰-天鑾池叉路口
16:00 北峰峰頂(3422m)
18:00 小溪營地
21:00 就寢



2010/07/11

05:00 起床
06:30 早餐
08:30 小溪營地啟程往天鑾池
09:40 進入箭竹林
10:50 抵天鑾池
12:16 出天鑾池步道,接果園產業道路
13:20 抵先前停妥在「東營大將軍廟」的接駁車車邊
14:00 大禹嶺補吃午餐
15:00 梨山買水果
20:00 宜蘭晚餐 
23:00 返抵臺北

 

 

合歡北峰是台灣百岳之一,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境內,標高3422公尺,
屬於二等三角點,是合歡山群的最高峰。

合歡北峰峰頂視野寬敞,向北可遠眺中央山脈北脊(中央尖山、南湖大山)與雪山山脈,
向南則可俯瞰濁水溪溪谷及玉山山脈。
合歡北峰也是五溪源頭:
濁水溪主流、北港溪上游瑞岩溪、大甲溪支流合歡溪、畢祿溪、立霧溪上游塔次基里溪。

合歡北峰山勢開闊宏偉,
全山長滿矮箭竹,間雜著灌木叢,
坡度緩和,
在山脊處的反射塔,是合歡北峰上最明顯的標誌。

 


回首來時路

合歡北峰算是簡單的百岳,從登山□到北峰頂距離約2.3K。
只是路徑先苦後樂…前1K幾乎是直上了。
看得到嗎?我們的車就停放在照片左方中間那一排車子間,
可見山徑有多陡,
一開始走3步喘著休息1步,真讓人想放棄。


這是一個有些意外的行程。
原本是好朋友阿鎧約我來個合歡西北峰之行。
我想已經很久沒與阿鎧同遊山林了,
又能再添個百岳的山頭(合歡西峰),
當然是一口答應下來。


只是後來幾個早就答應他們要帶去爬山的朋友得知消息,
也很有興趣,只是時間無法完全配合。
幾經考慮及規劃、蒐集資料,
我也只能將計畫予以稍做更動,
忍痛放棄西峰,改去碧池(臺灣池)與較少人到的天鑾池。
如此的行程,不但讓無法多請假的朋友們能同行,
與阿鎧在小溪營地也能碰到面。
算是圓滿完成了這短短卻豐富的兩天高山行程開隊。

 

北合歡山反射板

北峰著名的反射板,是山頭著名的地標。

據資料說,
「微波反射板」的功效如同一面反射鏡,
可將微波折射至另一方向,以提高微波傳送的通訊品質。

 
 

大箭竹原

山稜線上的迢迢土徑。
不過,過了反射板之後,路徑已經一變成平坦好走的緩坡。
只是這段路在天氣不好的時候,風狂吹,也是挺可怕的。

記得第一回走北峰步道的時候,
霧氣濃,還飄著陣陣地疾雨。
前一隊的女生,不知怎麼地落了隊,混到我們之中。
等走到這邊,大風呼嘯地掃過耳際,發出尖銳聲響,
不少人的背包套都被捲到濃霧中失了蹤影。
只見那個女生蹲在山徑上哭了起來,
她說她再也不要走了,想下山。

後來我們在山坳處休息,決定折返,
順道也帶著那女生下到登山口。

 

 

臺灣池

碧池

因為泛著像玉的綠色,名為碧池。
又由於狀似臺灣,大家就更喜歡稱其為臺灣池。


北峰的山徑一開始很陡,
讓人快喘不過氣的那種陡。
我自己很久沒運動了,隊員們也是頭一次走百岳行程,
因此我們慢慢地移動著腳步,
邊欣賞風景、花朵。


每年的六、七、八月,
是高山小花們共同經營的花季。
剛好同行的阿民也是專精於植物,
所以我們兩個可是拍得很高興呢!


後來上到了稜線,坡度緩了,
我也開始仔細注意通往碧池的路徑。


這是一個有些隱密的水池,幾乎被冷杉林圍繞,不易被瞧見。
前往的路跡不明顯,也沒有指示牌。
不過,地圖上清清楚楚地標示著,
所以不費什麼勁,我們就順利到達碧池,也在美景前解決了簡易的午餐。


 

臺灣池

臺灣池(碧池)近拍。

本來想在臺灣池旁邊午餐的。
只是下到池邊,才發現並沒有讓人佇足的空間,
還得小心地抓著箭竹才不致於失足跌入水塘,
池水上也漂浮著不少葉片等異物,不乾淨。

 

小花拍攝

高山的花季

每年的6、7、8月是臺灣高山的花季(當然,最盛大的杜鵑季已經過了),
因為喜歡那盛夏開在仍涼爽高山上的,不去仔細看就毫不起眼的小花,
所以除了極眺遠方的山容,
我也願意多花些時間伏近地面,
和腳邊默默綻放的她們打聲招呼。

 

 

玉山石竹

玉山石竹(Dianthus pygmaues Hayata)

玉山石竹屬陽性植物,
廣泛地分佈在台灣1300公尺以上的向陽開闊地及高山寒原帶岩屑地上。
由於族群生長從中低海拔到高海拔,
是故不同植群之間存有相當的變異,花朵全年可見。
位處高山的族群以6、7月為盛開期,
10月還有殘花,11月以後則枯萎。

 

高山薔薇

高山薔薇(Rosa transmorrisonensis Hayata)

高山薔薇是常綠灌木,
喜歡陽光充足的生長環境,如崩壞地、裸露地或高山草原,
常形成小面積的群落。
在從小溪營地前往天鑾池路徑旁,
可見大片繁花盛開的她們。


玉山金絲桃

玉山金絲桃(Hypericum nagasawai Hayata)


玉山金絲桃為金絲桃科多年生草本。
其屬於陽性的植物,對土壤的需求較低,
只需有淺薄的土層即可以生存,如裸露地、岩屑地及岩原地。
會叫「金絲桃」這個名字,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環生細緻的雄蕊。

 

含苞待放的玉山金絲桃

我個人是蠻喜歡這落在日光下的含苞玉山金絲桃,
倒有些鬱金香的模樣。

 

黑斑龍膽

黑斑龍膽(Gentiana scabrida Hayata var. punctulata)

黑斑龍膽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小花。

 

龍膽

阿里山龍膽(Gentiana arisanensis Hayata)

一種不產在阿里山的龍膽。

 

貓兒菊

貓兒菊(Hypochaeris radicata L.)

 

含苞的尼泊爾籟蕭

尼泊爾籟簫(Anaphalis nepalensis (Spreng.) Hand.- Mazz)

這是含苞還未放的植株。

 

台灣藜蘆

臺灣蔾蘆(Veratrum formosanum Loesen. f.)

在合歡北峰峰頂附近可輕易發現的開花植物。
朋友笑稱花看起來像是龍眼乾…

嗯…是有幾分像。

 

玉山懸鉤子

玉山懸鉤子(Rubus hayatakoidzumii Naruh)

可惜還沒結成鮮艷欲滴的果實。

 

假繡線菊
假繡線菊(Spiraea hayatana Li)

台灣百合

臺灣百合

路旁的台灣百合。這真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花啊,野外常常可見其蹤跡。
只是在高山上,我覺得其型體小了一號,不知道是不是生育環境比較惡劣的緣故。

 

北峰天鑾池分叉路前的跳躍

北峰天鑾池分叉路前的跳躍

 

合歡北峰頂的跳躍

合歡北峰頂上的跳躍

 

登頂照

登頂照一張。

(可惜在山頂忘了拍全員6員的登頂照,可能是因為起霧又陰天,也拍不出個所以然來吧。:p)

 

合歡東峰下的中橫公路

照片中最高的山峰是合歡東峰,
中橫公路就從右上角一直蜿蜒向下,
很喜歡臺灣高山這種有氣勢的景致。

 

小溪營地日落火燒雲

火燒雲

夕陽落到山頭之後,
用著最後的熱,照紅撲天罩蓋的藍紫雲被。
眩目的色彩,瑰麗的光影,
是這天離別最後的註腳。

 

從北峰頂下來,
天已經開始暗了,風也呼呼地吹。
我們急急地趕往小溪營地,
只是雨比我們更早一步抵達。
身上沒溼,頭髮卻淋得已可以滴水了。


低溫中身體熱量散失的極快,
經驗較少的隊員在精神鬆懈後,似乎有了些微失溫現象。
讓他們趕緊鑽進睡袋裏休息,
一面則先煮了些熱湯。
果然,溫暖的食物下肚後,大家的精神都恢復了。


小溪營地迎接晨曦

迎曦

無夢好眠,轉眼夜又盡。
從睡袋小心翼翼鑽出,
怕吵了還在沉眠中的人。
其實,
也早就有更不願錯過美景的,已等在遠方守著朝陽。

 

旭日東昇

東昇旭日

旭日從東方躍起,
逬散的金光掃過山緣,向我鏡頭中射來。
一圈圈的紅影層疊,
新生的喜悦。
 

 

山水暈染

暈染山水

 

漸層

奇萊東稜

 

金黃色的合歡北峰

沐浴晨光中的合歡北峰


一大早,太陽剛昇起,
合歡北峰的山頂已經有山友坐著欣賞美景了。

 

營地裏的帳篷

又一個晴天

天藍會滴下水,
帳篷則艷得像是盛開在箭竹原上不甘寂寞的花朵。

 

小溪營地冰涼清澈的水源

小溪水源


有了這道潔淨清冽到近乎冰冷的小溪,
所以我們得以不用背大量的水到營地。
這裏也就被稱為「小溪營地」。

這裏的水源也被很遠處松泉崗種菜的居民們當成水源之一。

 

小溪營地
小溪營地(雲端的搖籃)


昨晚就暫宿在這舖了綠色絨毯的雲端搖籃上,
向天地借了一夜安穩。
這裏景色真的不錯。
清晨可就近欣賞日出,
又可見四周山頭隨著光影遞移變換面容。

雪山山脈
壯闊雪山

下北峰,
雪山山脈橫亙在眼前起伏的箭竹原上。
我們都停下了腳步,
由衷讚嘆上天賞給我們的這片壯闊。

朵朵白雲

白雲


朵朵白雲以綿羊之姿,
極閒適地,晃過那片青翠山巒。

 

下北峰

下合歡北峰,帶著朋友前往我也沒去過的天鑾池。

 

下合歡北峰

天鑾池步道


往天鑾池的步道一開始視野遼闊,
走起來舒適平緩。
只是接著便急轉直下,
雖身在稜線上,視野卻全被茂密的植被給障蔽了。

 

箭竹林

鑽行箭竹林

 
前往天鑾池的途中要經過濃密的箭竹林。
這還算是路跡清楚的,還有心情拿出照相機拍照。
更有那種箭竹茂密得路跡都快不見的…
讓人真得要「埋」頭前進,像在游泳似的。

走這段路我心裏還蠻緊張的,
因為自己從沒來過,
後面的隊員也沒什麼太多的登山經驗,
卻放心地把自己的行動交給我。
橫在我前面是有些湮漫的路跡…
幸虧沿路總是在緊要關頭出現明顯的路標,
後來我也把GPS拿出來用…

哈~GPS真得很管用。

 

天鑾池取景

天鑾池


隱身在武法奈尾山側的天鑾池,
靈氣獨具。 

微波淺盪,映著天光,映出四周挺拔的冷杉林。
薄霧輕繞,拂著池影,拂來滿身靜息的清冽感。

 

天鑾池倒影

靜謐天鑾池

高大的冷杉枝枒稍懸垂著淡綠色松蘿,
映在水裏煞是好看。 

 

天鑾池裏的倒木

白色的木幹半沉在暗褐色池水中,
像在模擬九寨溝。

 

天鑾池畔

池畔留影


脫下了防晒的大盤帽,
這才發現隨手套在頂上的頭巾讓我看來好像個不情願的店小二。

 


與只可遠觀的碧池相較,天鑾池顯得更為可親。
一窪映著天光的淺水,沿著緩坡,
漸變成綻著點點鵝黃貓兒菊的草地。


我們較計畫約莫晚了半個小時抵達這裏。
在一棵裸露粗壯根群的大樹旁卸下沉重背包,
就順著彎延的路跡奔向佈著軟泥的池邊。


天乾物燥了好一陣子,
天鑾池水面下降不少。
池水呈褐色,愈往不得接近的深處顏色愈濃。
可能是有人在這邊露了營又洗鍋具,
水面浮汪像是油漬的黑光,
讓人微覺掃興。


我們繞著池邊取景,試著補捉天鑾池的那股靈秀。
只是山上天候說變就變,
起初冷杉樹頭還見得到藍天,
才轉眼,
薄霧就從後頭隨著冷風瀰漫而至,
四周白茫茫的,昨天傍晚讓我們吃到苦頭的雨似乎又要下了。
也只能再背起背包,
趕著走完最後一截通往果園的路。


各取所需

同行的好夥伴們

 
 


最後一段的山徑較為平緩,
走來十分舒適,
倒是接至果園的之字型水泥產業道路後,
坡陡得讓人膝蓋覺得很傷。
發覺,倒退著走反而較輕鬆呢!


等好不容易回到車邊已1點多。
算算從天鑾池入山口回到小風口,來回接駁又得花40分鐘,
那要等到幾點才能吃午飯?
我們試著攔便車,
大概由於都是大男生,沒人願意停,可憐。


可天無絕人之路,
不久竟有個要上班的警察剛好開車經過,
碰巧他又要經過小風口…
太好了!畢其功於一役,
我們最後就在大禹嶺將兩部車都停妥,也在路旁小餐館解決掉午餐。

 

這次「北合歡雙池遊」的行程真要謝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讓我們共有一個美好的山上假期。
也讓我完成了第一次自己沒走過,不確定路線的開隊行程。
這算是個小小的突破吧?
雖然路徑不難,
但倒是我頭1回從規劃路線、行前會到負責伙食包辦。
經驗還是得積累才能慢慢成長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