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關入口新牌樓
谷關入口新牌樓


「谷關」,這處大家耳熟能詳的風景區隸屬台中縣和平鄉博愛村,
過往是英勇的泰雅族世居之地。
原住民不輕易低頭臣服的態度與個性,
使得這邊在日據時代被日本殖民者視為是兇狠生蕃盤據之處。
待抗拒情勢稍微平靖後,日人稱此處為明治,
而後又因附近八仙山林場的開發,才較為見諸文獻。


民國49年中橫通車時,因為公路貫穿谷口,此處有如一道關卡,故改名為「谷關」。
擁有溫泉的谷關是賞玩中橫遊客們必停的一處景點,
這裏搖身一變,從原本只有電廠人員、伐木工人和原住民停留的山村,
成為中橫觀光路線上重要的亮點。


那時救國團喜歡在這裏舉辦青年暑期活動。
記憶中在唸高中時,社團也曾經選擇谷關辦旅遊活動,並到更山裏頭的天輪臺電宿舍參觀。
後來921大地震震毀了谷關到青山之間的道路,
谷關少了來往通行的車流,遊客減了,
而其溫泉水質似乎也差了些。


近年來泡湯風潮盛行,谷關地區的旅館湯屋業者奮發圖強,增添不少設備招攬湯客,
但或許時也、命也,生意還是無法如同過往的繁華。

 
谷關入口舊牌樓
谷關入口舊牌樓

小時候到過谷關幾回,但腦海中僅存依稀的流動影像。
換句話說,這裏實在太亂,太雜,
少了讓人一見難忘,脫俗的美。
徒在山間卻人工建築盤據,店招四突,
從而無法像日月潭的清曉或是溪頭的幽幽竹林,
讓人一瞥而留下極深的印象。

政府曾經推動「一鄉一特產」的政策,
我個人認為這也適合在風景區的觀光產業上。
一般我們到日本京都總不會想著要看鋼骨身玻璃帷幕的摩天大樓,
去峇里島更不希望走在沙灘上,身邊卻突然出現一棟希臘式的藍白建築。
那說有多殺風景,就多殺風景!
給人時空紛紛,錯亂之感。

但臺灣的溫泉區恰恰如此,
像個世界融爐,大夥各自為政,
總想著要和別人不一樣,
結果就是讓人反而一點印象也留不住。

我想著,若是谷關能統一選擇一個風格,就峇里島的吧,
每個店家再從這一概念去做不同的區分設計,
團結力量大,
一定會給到訪的遊客視覺感受到極大的震撼。
從而一來再來。


 
谷關溫泉的發現過程
探險蕃界溫泉(明治溫泉發現的經過)

一般在網路上看到的資料,就簡單寫著谷關溫泉發現於1907年,
至於是誰,怎麼發現的,則從未聽聞。
更有甚者還說是因日本明治天皇來此住過,才稱做明治溫泉的。
其實,明治天皇並未到過臺灣。
而所謂皇后回日本就生了個男嬰,而稱明治溫泉為「生男湯」,
就更沒有依據了。


後來我從1907年8月28日的「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上,果然順利找到相關的記載。
報上刊載了這則「探險蕃界溫泉」的新聞,
明確指出了日人正式發現這處溫泉的人、事、時間與經過。
報導說明是支廳長在巡視轄內隘勇線時,聽聞有溫泉而請原住民當嚮導前往。
後因想到原本兇狠的原住民竟能順化地帶領他們找到溫泉,
這應歸功於明治天皇的英明,
所以就命名此溫泉為「明治溫泉」。

 

 
明治溫泉新設
1917年6月7日  臺灣日日新報

雖然這溫泉發現於1907年,但發現並不等於開發,
特別這裏是原住民居住處,離臺中人口聚居地又遠。
上面這篇1917年的報導是我目前能看到的,確定明治溫泉開發的最早一篇新聞(據日人發現過了10年)。
不過,此篇內文說明溫泉發現於明治35年(1902年),比上篇1907年的報導還早…
我覺得,有可能是這篇寫於10年後的報導將日期記錯了。
應該是1907年當年的報導比較正確。
當然,明治溫泉的發現與開發,主要是由於理蕃及接續的八仙山林場的開發之故。
隨著林場開發的日漸成熟,加上交通的建設,到明治溫泉泡湯的人也愈來愈多了。


八仙山林場


 
八仙山
從這張明信片上可以見到八仙山上有不少被砍伐的巨大檜木,
還有一位日本人站在殘剩的木座上反手遮陽,目視遠方。


 
明治溫泉_日本地理大系

明治溫泉_日本地理大系(臺大圖書館)

 

由「日本地理大系」裏翻拍的一張明治溫泉照片。


 
鐵線橋流失
1929年8月14日台灣漢文日日新報

就在前一年(1928)的6月11日,新聞載明明治溫泉的鐵線橋被沖毀,重建。
才14個月,鐵線橋便又流失了,
由此可知大甲溪的侵蝕沖積力道真得是非常地強勁,
兩岸建造物被催毀其實是件正常的事。

 
明治溫泉公共浴場(臺中州)-臺灣的礦泉1930
明治溫泉公共浴場(臺中州)-臺灣的礦泉1930
 
雖然線橋再三重建,浴池主體倒是維持得還不錯,外觀也沒什麼大變。
仔細對照這裏上下兩張照片,可以發現門口大石前的那棵樹明顯長高了呢!

看葉形和枝幹,應該是日人最喜愛的櫻花。
 
谷關溫泉警光山莊舊貌3_谷關飯店提供
谷關溫泉警光山莊日據時代舊貌_谷關飯店提供(翻拍自谷關溫泉文化館)
 
警察官療養所新設決定
1934年11月18日  新灣日日新報

這一年,看來溫泉浴場又新建,而且明確定位為警察官療養所。


 
谷關溫泉警光山莊舊貌4_翻拍自臺大圖書館

明治溫泉照片(翻拍自臺大圖書館內藏書)

 

由這一張照片,可以更明顯地看出吊橋和當時的溫泉浴池相對位置。
吊橋上的三名遊客身著浴衣,
應該是正要去享受溫泉吧?
橋下大甲溪的水量很盛,
想來是夏季的雨後。

 
谷關溫泉

這是一張1935年臺中明治溫泉的老照片,畫面中的建築是警察療養所。

前頭幾張明治溫泉警察療養所的照片拍攝角度是正面,與這張由背後窺探的視角不同。比對這張照片才瞭解,原來當初的警察療養所是在稍上游的位置,似乎是神駒谷溫泉一帶,可能是私人產業,並未開放。與現在的警光山莊位置已有所差異!用一張現今的Google Earth比較,就能看得更清楚當初明治溫泉警察療養所以及現今警光山莊坐落位置的不同了。

 

谷關溫泉

2006年的衛星影像。紅色圈繪範圍是日治時期警察療養所位置,綠色的則是現今的警光山莊。現在谷關溫泉區主要飯店也是分布在綠色方格四周。

看衛星影像,在河灣的攻擊坡有處明顯的崩坍,這在1935年的照片裏便也存在了。

 

明治溫泉沙湯19370222
1937年2月22日  臺灣日日新報

報導裏說明在明治溫泉上游150間又發現處砂湯。
「間」是日本的長度單位,一間約為1.818公尺,所以150間等於270多公尺。
我想,這很有可能就是谷關溫泉稍上游,目前稱為「神駒谷溫泉」發現的第一手資料吧?


 
臺灣鐵道_明治溫泉地圖
 

臺灣鐵道_明治溫泉地圖(1930)

 

看當時的地圖,交通路線主要是可以到達「久良栖」。對岸有條經由大茅埔到十文橋的路。不過,從明治(谷關 )以上就是虛線了,當時都還沒有可以行車的路,只是在規劃中。後來找到一篇1929年4月26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內文說明正開始籌劃開鑿通往明治溫泉的自動車道。

 

久良栖


 
明治溫泉自動車道開通式
這條自動車道施工難度較大,一直到1938年3月14日,也就是離開始籌議建設差不多9年後,才正式開通。上圖的照片是取自臺灣日日新報的內容,拍攝地點於十文溪附近。照片左下可見到貼近溪床的道路,尚稱平坦。只是這樣便宜行事,恐怕大水一來,路基馬上就被沖毀了。

而也是在此年(1938),太魯閣地區被指定為國立公園,範圍包括東起太魯閣、清水斷崖,北達雪山、南湖大山,西迄小雪山及谷關溫泉。



 
臺灣鐵道_通往明治溫泉道路

臺灣鐵道_通往明治溫泉道路

 

真得是自動車可以通行的道路,有照片為證。
這樣的道路開來真是要藝高人膽大才行哩! 


後來在1940年8月24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又報導說,
因為道路的開通及電力公司的工程進行之故,
加上理蕃有成,
政府開放了霧社「櫻溫泉」和東勢「明治溫泉」的自由觀光,
不需要再辦理入蕃許可證了。
如此一來,到明治溫泉的遊客是更多了。
 

 

20110720篤銘橋現況
篤銘橋

我想日據時代的時在十文溪和大甲溪匯流處的「十文橋」,應該就是後來的篤銘橋。台八線中橫公路谷關附近的篤銘橋,在2008年辛樂克及薔蜜颱風來襲期間,橋頭引道嚴重流失。經搶修後,雖然恢復車輛通行,只是考量河床淤積,橋樑淨高不足,又屬於老舊橋樑,公路總局決定興建新橋取代。新橋有著鮮明的紅色,全長150公尺,寬11公尺,為單跨之提籃式鋼拱橋。於2010年9月18日通車。


 
20110720篤銘橋舊樣
舊的「篤銘橋」(自購照片)

這張照片裏的篤銘橋是更舊的一個版本。因為我看新聞畫面裏那條興築於民國54年,在民國97年被颱風摧毀的橋,比這張照片裏的要寬大,也沒有鋼樑。

篤銘橋遭沖毀的新聞
日據時代達見壩設計地質圖

日據時代達見壩設計地質圖

 

日據的後期想要開發大甲溪豐富的水力,因此做了不少地質調查。從一張那時的地質圖看來,谷關就是稱為明治。十文溪就是在進入谷關前從東邊匯入大甲溪的一條支流。經過匯流口後,繼續往上游走,就可通過橫跨大甲溪的篤銘橋。

 
這篇部落格文章初步蒐集了日據時代關於谷關溫泉的一些紀錄。
但願以後還能繼續爬梳出關於這處溫泉過往的資料。
另外,也還會再對光復後的谷關溫泉另撰寫一篇。
互相參照著看,應該會更有趣吧?


 
1942明治溫泉舊照
1942年明治溫泉舊照(自購)



1942年是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前3年。
這兩個以探勘裝束打扮的人留影於微微冒著煙的溫泉池之前,
不知是不是為了開發大甲溪的水力而正在做相關的地質調查?
其實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能像他們一樣,
親身實地在野外做著地質調查,
而並非只是坐在辦公桌電腦前處理著行政事務或是以電腦模擬推算。
畢竟,要貼近被研究者本身,你才能有機會感受到他想要透露給你的祕密。

 
arrow
arrow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