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一同探勘都飛魯溫泉的夥伴們
台東金崙溪是條溫泉之溪, 到東部慢遊的旅人很多都知曉,也泡過金崙溫泉。 而都飛魯溫泉分布在金崙溪的最上游,到過這的人相信就比較少了。 在剛剛接觸野溪溫泉的那幾年,聽說都飛魯溫泉是個非常特殊的,斜角度的噴泉, 我心裏不由得升起一股熱烈渴望去一探究竟。 就像小時候總固執地認為,有座噴泉的,才能算得上是稱職的公園, 靜靜汨流的溫泉,即便再熱,總覺少了股勁。
都飛魯溫泉那時之所以親炙的山友不多, 也是因為路程較遠,涉水之外還得游過深潭,極不親民。 後來大水肆虐,深谷被土石填平, 雖能長驅直入了,可惜主要的噴泉已消逝,那股靈秀之氣也隨之淡失。 而88水災後,台東的溪流大多受到重創, 都飛魯溫泉更是沒消沒息。
|
 |
曲折蜿蜒,典雅細致的金崙溪谷
當時從金崙一路上溯到都飛魯溫泉, 即便流暢沒遇上太多的地形阻礙,也得花上一整個白天。 所以一般的行程安排會在中途的近黃溫泉待個一晚,享受個溫泉之夜, 隔天起個大早,輕裝進入都飛魯訪勝後,再直接殺回金崙。
我們一行人在享受過近黃溫泉的晨泡之後, 興沖沖地啟程再往上游進攻。 金崙溪在這一段呈現峽谷的地形, 短瀑接續淺深潭, 一人走來疑無路,結伴同行則樂趣無窮。
|
 |
補蟹網
金崙溪盛產毛蟹。 當季節快要進入梅雨,也是毛蟹開始溯行的繁殖高潮。 溪裏有人置入了補蟹網,我好奇地翻翻,還真得有兩三隻。 他們好厲害啊!為了下一代,大老遠地橫行。
|
 |
窄得像是水溝的金崙溪
老鷹瞧見枯樹幹低垂在必經之途, 熱心地想將之整個扯下。 金崙溪在這段真得是非常地狹窄,窄得像都市裏頭用水泥砌起的大排水溝。 要不是在冬季,都飛魯溫泉是無法到的, 夏天不說水位較高,要是山裏來場大雨, 走在這樣的谷中,洪峰來了可是想逃都沒處逃。
|
 |
這裏溫泉處處,能不能泡是一回事, 光是看那岩石節理間汨汨湧著熱水,精神就整個振奮起來。 心裏覺得可惜, 如此清俊秀美的金崙溪谷,還要等幾個年頭才會在現江湖呢?
|
 |
半途所見的枯頭顱骨,搞不清楚是屬於哪一種動物的。
|
 |
由經驗累積, 當溪畔的山壁開始出現碳酸鈣的膠結層, 就代表主溫泉快到啦! |
 |
溫泉前微凹的山壁有個艷黃色的鐘乳石,還正在成形生長, 乍看好像虎頭蜂窩,還真是唬了我一大跳啊!
|
 |
到了到了! 總算親眼瞧見了我魂牽夢縈都飛魯噴泉啊! 真喜愛那濺落在水面上的滴滴答答聲。 這個噴泉的溫度可是高達90度以上, 噴在身上會讓你不自主地左閃右躲。 而且,要靠近,非得踏進冰冷的潭水裏。 幸虧是出大太陽,氣溫沒那麼低, 否則肯定讓人受不了。
|
 |
|
 |
都飛魯溫泉可看可賞玩,就是不能泡 而且,潭水冷得不得了,溫泉又燙得很難接近… 果然世事難兩全啊! |
 |
噴泉口有大量的碳酸鈣沉澱物。 也是這些逐漸累積的礦物質將溫泉出水口束緊, 才讓溫泉以噴泉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
 |
另一側的溫泉口是在舊的堆積層遺跡下方
每年夏季大水的時候, 這裏的溪谷會暫時被大量的石塊砂粒堆滿, 之後再慢慢地被沖蝕帶走,溪床重新深切,恢復原本的地形。 而溫泉湧出處的石塊間因為有沉澱出來的礦物質起了膠結的作用,抗蝕力稍稍地強了些, 所以有時會暫時地保留下來。 |
 |
色彩斑斕的都飛魯溫泉壁
都飛魯溫泉這兒還有一大片的溫泉壁,約有三層樓高。 水量不大卻色彩斑斕,很漂亮。
|
 |
老鷹站在溪谷口催促著我們趕緊回程
都飛魯溫泉實在太具吸引力了, 我們前前後後逡尋,玩得心情大好,幾乎忘了時間的存在。 只不過考量到得在天黑前一路趕出到金崙的現實面, 心急的老鷹不得不站在谷口催促著我們上路,別再留連啦。
|
 |
拉繩下陡坡
光憑照片看來,這樣的岩壁又不高,似乎沒什麼。 但是當自己站在坡頂朝下看時,感受與心情可完全不同。 因為沒有什麼腳點,抓點,岩壁又被溪水沖蝕得相當光滑, 要徒手攀下,實在非得是藝高膽大的人才行。 像我這種肉腳,還是乖乖地等繩子架好了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