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臺街洋樓

撫臺街洋樓
地址:台北市延平南路26號
(就在臺北車站北門的南邊,台北郵局附近)

以下資料摘自維基百科:

西元1900年〈明治33年〉定案的臺北市區計畫,將撫臺街列入街廓計畫拓寬。
撫臺街洋樓推算應為撫臺街拓建後不久興建,而於1911年完工。
其位址在北門城內,屬舊撫臺街大和町〈現延平南路一帶〉。

洋樓所在地建物部份據查為酒類商佐土原吉雄先生的店舖,
土地標示則為大倉組株式會社〈從事土木建築營造業〉。
  
之所以有撫台街之名的出現,
乃因在台灣割讓給日本前,劉銘傳任台灣巡撫期間,
曾在現今延平南路與武昌街口,設巡撫衙門,故延平南路舊稱為撫台街,
位在延平南路上的這棟洋樓也就被冠上此名。

台灣光復後,撫台街洋樓失去日據時代「洋行」的貿易性質,
轉為警備總部的諮詢案情室。
不久,警總將其遷往他處,改成警備總部軍法室人員的宿舍。
解嚴後,警備總部解散,撫台街洋樓成為單純安置國防部退休軍眷的寓所。

但這十幾年來,定居於此的八戶人家,一一搬走,
這裡成了雜草叢生的廢棄地。
在1997年底正式定為市定古蹟,
但2002年時,它卻因一把無名火幾乎燒盡,只剩一樓的石頭建築。
2004年時,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積極要求國防部編列預算修復,
讓古蹟早日受到保護,雖然國防部一開始也允諾復建,但卻遲遲未有下文,
自此,撫台街洋樓的修復議題逐漸被淡忘。
後來文化局再邀請藝文工作者、撫台街洋樓附近的地方人士,
一同研究它「古蹟再利用」的方式,
最後由台北故事館總監陳國慈認養,
並於2008年4月19日重新開放。

建築風格:

撫臺街洋樓是現今臺北城內僅存日治初期獨棟式的洋式店鋪,
左右並沒有相鄰連接的建築物,
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連棟式街屋建築。
因此雖然規模不大卻彌足珍貴。

其外觀上最大的特徵,是在立面上的陡斜屋頂、
屋頂突出之老虎窗型式與石造拱廊柱。

騎樓拱廊為四柱三間,拱圈是梯形唭哩岸石塊組合成,
騎樓天花板有木材拼組成的圖案。
一樓室內天花板原為印花鐵皮天花,
但因多年前曾遭祝融現已找不到該種薄鐵皮材質,所以改用檜木。
屋內角落目前以鋼構補強。
洋樓屋頂屋面覆蓋銅片,
屋頂仿蒙薩雙脊屋頂形式〈因法國建築師蒙薩得名〉,
屋面第一坡面較陡,第二坡面較緩接近平頂,第三坡度才是平頂。
正面屋頂開有三個老虎窗,中間者最大,老虎窗具有通風功能。
內部二樓屋頂複折式桁架造型美觀。

撫臺街洋樓整體裝飾簡潔而不複雜,
雖質樸細部卻不失細緻,深受歐陸古典風格之影響,呈現簡潔與美。

撫臺街洋樓

從街對過望向撫臺街洋樓正面,真是簡約氣派的建築。
粗曠中藉由窗戶、弧拱等細節帶出韻律的美感。
文化局總算又為臺北市民留下了一間歷史記憶的洋樓。

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麼旁邊要豎立兩面那麼醜的拖吊告示牌。
雖然違規停的車子是雜亂的來源,
不過,這樣的立牌本身也成了觸目的焦點。
我想可以配合洋樓的風格設計不同的告示,
或是降低高度吧?

撫臺街洋樓
內部有三大展間。
多是以圖書照片及播放影片的方式來介紹臺北城的過往。
身為臺北人,可以在這見到許多已經消逝的歷史,
蠻令人感動的。
 
撫臺街洋樓

一樓的騎樓。
我喜歡石頭砌成的牆面,質樸而穩重,厚厚實實的,給人妥當的安全感。
而拉長的窗戶和窗上凸出的裝飾小頂,也是欣賞的重點。
騎樓的柱間都呈拱型,拱間夾有拱心石,承載了向下壓的力量。
天花板的大塊拚花也別出心裁。
若是陰陰的下雨天,站在騎樓下等天晴,應該別有滋味。

撫臺街洋樓
大門開得很小,不顯眼。
靜待細心的有緣人上門。

法國雕刻家羅丹說過:「世界上從不缺乏美的東西,但卻缺乏能欣賞美的眼睛。」
台北城石塊
一樓展示間所放的一塊舊台北城牆石。
曾在臺北車站的地下街也見過數塊舊的城牆石。
不知道市府可不可以挑選個還遺留下來的城門,旁邊復舊,加上一段城牆?

一樓的展廳旁邊有一間小室,展覽館的服務人員就在裏頭。
小室的牆面上端放著各式的中國風茶組。
旅人可以付極少的茶資,
坐下來喝茶品嚐小點,感受一下懷舊復古的氣氛。
既然此處在日據時代曾是酒商店舖,
或許能在此賣些小酒,應該也別有風味。
撫臺街洋樓
走上這樓梯,可以進到二樓更為豐富的展示間。

我喜歡家裏有不同的樓層可經由木梯相貫,
上下穿梭轉折,空間幻出多種變化的可能。
木質的梯面有著溫暖的踏感,踩上去吚呀地聲響相伴,
像是在彼此交心地對話。

劉銘傅奏摺

劉銘傳的字跡,
上頭向皇帝自稱「奴才」。

曾看過一本書,上頭寫道:
滿清時漢人向滿族皇帝自稱「臣」,滿人才會自稱「奴才」。
無關階級,僅是習慣,並非漢人就比滿人地位高。
只是到了清朝末年,不知還是不是按照這個規矩,
劉銘傳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個漢人。

劉銘傳在台灣設立防禦措施,整理軍備。
同時也在台灣開發和建立了許多基礎設施,
例如在督台期間開通台灣鐵路,
鋪設台灣與福建之間的第一條電纜。
此外他還建立了電報局、煤務局、鐵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機構,
是促進臺灣近代化的先驅。

撫臺街洋樓屋頂
屋頂為木造。刻意漏出一角讓人可以清楚看到其結構。
這些都是新仿的,
舊的早就毀於大火了。

一般這種老房子,尤其是還在爭議要不要列為古蹟或是轉換使用目的時,
都會被無名火燒掉。
撫臺街洋樓
撫臺街洋樓的老照片。
這種方正敦厚的石造建築,就是我的最愛。
IMG_66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