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年到「大武溫泉」一遊。大武溫泉位在屏東縣,離台北很遠很遠。開著車在高速公路遇著塞車,所以就繞到濱海公路。剛好看到高雄縣這個新落成的情人碼頭,晚上點燈後還蠻美麗的。
大武溫泉隸屬於屏東縣霧台鄉阿禮村,位於隘寮北溪河谷。這個溫泉同樣被我歸納為不易抵達的溫泉之一。路途遙遠,路徑複雜,停車下到溪谷後也還得再走三個小時才能抵達,不過,峽谷的景色真是絕美。前兩年聽探訪的人提及,溫泉都被掩埋,只能勉強開挖出個小池來。2007年來拜訪,結果發現他又復活了!大夥泡得很盡興。後來我們又根據原住民的消息,往上游溯了六個多小時找尋溫泉點,可惜並無所獲。
根據五十萬分之一地質圖顯示,本溫泉出露於畢祿山層。溫泉露頭周圍的岩性屬黑色板岩。至於泉質則是很標準的中性碳酸泉。泉溫約攝氏60度。
|
 |
浪漫的燈光,的確是情人們約會的好地點。
|
 |
晚上借住高雄阿鎧家,隔天一大早我們就出發前往三地門。繳了入山證後,在前往霧台的路上因為山壁上坍坊施工的緣故被擋了大約一個小時。這些工人們攀在高約百餘公尺的懸崖上施作,真是藝高人膽大啊!
|
 |
途經霧佳吊橋。
|
 |
除了我之外的隊員們在吊橋前閒聊。
|
 |
又遇到在修築的路段,還好這次只停了一下下,馬上就讓我們通過了。
|
 |
抵達東川巷的終點,我們在此停妥車,準備換裝啟程。
|
 |
停車場旁邊有面排灣族的告示牌,上頭一直提到雲豹。不知道雲豹到底還有沒有呢?
|
 |
隘竂北溪。我們得先下切到溪谷,再開始溯行。估計要2個半到3個小時能抵達溫泉露頭歐。
|
 |
一開始的溪谷很平緩。
|
 |
溪水也很清淺平緩。
|
 |
約前行一個半小時後,途經霧頭山北溪瀑布。
|
 |
仔細看這個瀑布右方,可以看到有個以前瀑布流過所形成的凹洞。
|
 |
一些奇怪的岩石,我想大概是一些角礫混入沉積層中,後來再經成岩作用,塑性變形後形成的。
|
 |
岩石上美麗的紋路。
|
 |
再走沒多久,溪谷開始收束,峽谷開始出現。
|
 |
又是一道瀑布。喬國拉次溪瀑布。呈彎曲型的水道,相當有趣。
|
 |
沿溪前行。
|
 |
兩岸夾峙,溪谷愈縮愈緊囉。
|
 |
大約走了2個半小時。我們抵達到大武溫泉。早我們一小時出發的前一隊蚯蚓已經到囉!
|
 |
大武溫泉的鐵質含量高,溫泉泉口都有紅色的氧化鐵物質析出。
|
 |
原本混濁水溫又低的溫泉,經過我們合力造池後,變得又大又清澈,一股股的熱泉從池底湧出。
|
 |
稍上游還有兩池,不過,池水都很混,我們也懶得再整理了。
|
 |
在池底舖上一些石板,既可避免直接避免被熱水燙到,又可防止泥沙揚起,更顯得溫泉池的精緻。縷縷的薄煙,是不是很吸引人呢?
|
 |
營火就架在溫泉池旁邊。阿鎧正在泡湯享受。
|
 |
蚯蚓整個人平躺在溫泉池裏,舒服的哩!
|
 |
夜晚很快就降臨了,這是我可愛的帳篷,陪我兩年半了。
|
 |
第二天一早才五點半我們就起床了,因為要繼續往更上游探尋原住民口中的溫泉,保守估計單程就要溯行5小時。途中經過一途翡翠瀑布,水流之處長滿了青苔,好美。
|
 |
翡翠瀑布旁有不少的鐘乳石,可惜被大水沖斷了。
|
 |
峽谷又開始啦!好不容易有太陽照進峽谷,趕緊拍一張。大家不要以為我總喜歡拍灰灰暗暗的照片,其實是溪谷裏根本沒有陽光。
|
 |
三疊的小瀑布,一旁抽新綠嫩芽的樹告訴我們春天已經降臨了。
|
 |
在一塊石頭上發現了水晶。
|
 |
阿傑走得超快的。好整以暇地躺在溪邊等著我們。
|
 |
又見鐘乳石。這條溪上湧泉水裏的碳酸鈣含量很豐富,常常可以見到大片的碳酸鈣沉澱物。
|
 |
一處石灰岩洞。
|
 |
阿正努力地在溪水中前行。
|
 |
山壁上疑似有溫泉的痕跡。Smile跨過溪水去瞧瞧,可惜水是冷的。
|
 |
這是在峽谷底發現唯一最像溫泉的小湧泉水,味道頗濃,但是水溫泉是冷冷的。
|
 |
我們沒敢在峽谷裏久留。因為有一塊落石就筆直地從天而降,落在阿傑面前的溪水裏,濺起好大的水花。
|
< |
又是一處石灰岩洞,這裏的鐘乳石還挺好看的。只可惜洞裏實在太暗,我又沒帶腳架,拍不太清楚。
|
 |
泛黃的瀑布溪水右側就是這處雙層的石灰岩洞。
|
 |
碳酸鈣沉澱物中可以見到有樹葉的拓印。
|
 |
從大武溫泉開始起溯,我們花了五個小時,在中午十二點的時候,總算來到原住民口中溫泉的所在地,隘竂北溪上游來額落烏溪和巴巴那班溪的交會口。可惜我們都找不到溫泉。不過,巴油溪兩岸呈現很美麗的金黃色。
|
 |
仔細看了一下,發現這邊厚層的石英脈中都含有許多細小的黃鐵礦,這些黃鐵礦風化後就把石英表面都給染黃了。
|
 |
這樣金黃的峽谷配上清澈但是翠綠的溪水是不是很漂亮呢?見到這幅景色,沒發現溫泉也就算啦。
|
 |
這顏色還真是紅哩。
|
 |
黃金峽谷中的阿正。
|
 |
峽谷中還可以見到大水所留下來的河階遣跡,一層層黑色的板岩碎石依附在金黃的崖壁上頭。
|
 |
開始回程了,不快點,回去就得摸黑了。阿源在峽谷的入口處來張獨照。
|
 |
不是我隨口說說,看這照片就知道為什麼我們得快速通過了。溪底都可見到邊緣鋒利的落石。
|
 |
谷底一瞥。
|
 |
溪中迂迴前進。
|
 |
這處的板岩露頭造型奇特,像是魚鱗似的。
|
 |
回到了來布安溪和隘竂北溪的交會口。算算時間,我們還是硬繞上去看看舊大武部落。這是通往部落的吊橋。
|
 |
吊橋上的木板早就沒了,反而被原住民架起了一些木條。
|
 |
被遺棄的石板屋。後來我們總算是在天完全黑前趕回到了大武溫泉營地,真是累翻了。
|
 |
第三天泡湯泡到爽後,我們開始回程。這是蚯蚓前一天在瀑布前的疊石,像是在跟我們打招呼。
|
 |
一些碳酸鈣沉澱物上都長滿了纖細的鐵線蕨,真是拔下來帶回家啊!後來還是忍住了。
|
 |
這張照片有點不清楚,是最後要從溪底沿著大崩壁上到停車處。可以看到畫面正中間,阿鎧正沿著原住民修築的步道小心的往上爬。
|
 |
最後再通過這處須拉繩的崩壁,就抵達停車處了,完美結束這次的行程。
|
2017年1月7、8兩日,我們再度探訪隘寮北溪上的大武溫泉: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