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夥沿著濁口溪溪床往萬山溫泉前進(不知怎麼,大夥的動作讓我連想到拉縴夫)
萬山溫泉位於舊「萬山部落」附近,因而得名。 泉源分布於濁口溪以及其支流馬里山溪的交匯口一帶。 由於萬山溫泉出露於較為寬闊的河床間, 泉源難免易受土石堆積影響而遭埋沒。 尤其是在88水災後,濁口溪溪床被大量沖刷而下的砂石填高, 聽說去年(2011)便找不到溫泉的行蹤。 今年則在馬里山溪上重新湧出一處溫度約46度的小溫泉(已往有到70餘度的紀錄)。 泉量雖小,聊勝於無。 不少越野車隊大老遠地溯駛前來享受露營樂趣。 而這也是一處我之前都未訪過的溫泉, 今年冬季冷涼陰雨,好不容易才盼到個放晴的週末, 朋友一邀,二話不說就整裝出發!
|
 |
產業道路直接通抵紅塵峽谷處的濁口溪溪床。
原本在這裏有鑽井開發一處溫泉,稱為「戴莎能溫泉」 只是88水災後也消失得乾乾淨淨,蛛絲馬跡難尋。
|
 |
剛開發完成不久的戴莎能溫泉(攝於民國95年)。 後面那座吊橋「多納第一號吊橋」現在同樣僅存一點點殘蹟。 |
 |
流向濁口溪的溫泉溪。
溫泉溪上有條溫泉吊橋, 過去「多納溫泉」就是分布在溫泉吊橋上下游一帶。 原本多納溫泉四周景致秀麗,設有露天浴池,但近年屢次大水後,土石堆積日高, 尤其是88水災後至今,溫泉完全被埋沒在大量砂石之下,已不見自湧溫泉露頭, 連原本高懸的溫泉吊橋也消失。 真是可惜呢!
|
 |
濁口溪的水還真的是有些「濁」,且流速頗快。 我們一行人不停地穿行其間,真不知涉渡多少回了。 南部天氣熱,這樣走在水裏倒也十分暢快! 此回水深最多到大腿中段,加上溪底石頭不滑, 在登山杖的加持下,單人過溪倒也不是那麼難。 只是在逆流而上時,偶爾沖擊腰際濺起的水花都快打到我掛在胸前的相機!好驚險。
|
 |
在平緩的溪流中段來一張留影
聽說,濁口溪以前可是滿佈迷魂陣般的大石, 不過,現在望去一片平坦… 走來自然也輕鬆愉快囉! 這次成行的太倉促, 出發前沒發現我的溯溪鞋已經接近鞠躬盡瘁的地步。 果然走到半途,墊底的那層菜瓜布就整個脫落了。 我的腳掌隔著薄薄的軟布,溪床稍尖銳的石頭都能分辨地清清楚楚。 還好地形變得簡單… 我還是順利地走完全程。
|
 |
河岸邊的板岩
|
 |
千枚岩
|
 |
走了大約兩個小時,來到一處懸谷瀑布
很久沒有背負全副的裝備走長程了, 跋涉到此,肩膀痛了起來,看看時間,也大約是中午, 剛好可以休息,吃飯,欣賞這道白練。
|
 |
濁口溪上游山很高,谷很深,崩落的砂石量很驚人。
|
 |
濁口溪上的舊河階。
雖然說88水災後濁口溪的溪床被堆高不少, 但是由這被沖刷開來的舊河階可知, 以前的河床面可更高呢! 不知道那時溫泉是不是因而埋藏在更深的地方。 |
 |
一旁冒出的的泉水擁有很多的礦物質, 流經的石頭都被染色了。
|
 |
從板岩間流出的地下水看來也是含有很多的碳酸鈣, 這處山洞上生長出不少的鐘乳石, 是到目前為止在臺灣我所見到最為壯觀的。 |
 |
遠方的尖山 |
 |
走了四個半小時,快到萬山溫泉了! 每次在溪床或是一旁的崖邊見到這種碳酸鈣沉澱物,就知道溫泉快到了, 屢試不爽。
|
 |
馬里山溪和其上通往萬山舊部落的吊橋遺跡
溫泉是在濁口溪及及支流馬里山溪的交會處。 只是今年大部分的溫泉泉源都消失了, 還好,在馬里山溪上源還有新冒出一處, 讓我們不致於徒勞無功。 感謝上天!
|
 |
走鋼索的猴子
這一次新冒出的泉源約在「馬里山溪吊橋」上游400公尺的溪左岸。 隔天,我通過吊橋下時突然發現沒有風,鐵線也自己動了起來, 仔細一瞧,原來是有隻猴子正在走鋼索呢! 他邊爬還不時邊轉頭看我們, 幸虧沒拿石頭朝下丟。
|
 |
萬山溫泉今年的小池。 溫泉泉量不大,溫度大約46度, 要不是有先驅者用四輪傳動越野車載來大帆布, 即使我們找到了溫泉也是不能泡, 再次感謝天,感謝他們。
|
 |
原本的帆布已長滿了青苔。 阿山、蔡田和我將帆布拖到溪邊好好地洗了一遍, 這樣,晚上就可以好好地泡湯啦!
|
|
我們一隊人獨享的溫泉池與營地 |
|
晚上烤香腸專用的營火
阿傑一到營地搭好帳篷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砍柴。 真的,在溪邊宿營,有營火就有滿滿的溫暖與安全感。 雖然沒有風,空氣並不冷,砂地也因底下流動的溫泉而微微散著熱氣, 夜色降臨後我們還是點起了火。 用燒成的碳來烤香腸最是適合不過了。 我們吃著羊肉爐、玉米濃湯、香腸,再配上咖啡和茶, 大夥在躺在砂地上看著天上的雲霧與濛濛的月亮, 覺得有些冷了,再跳進溫泉池享受那暖進心坎的熱水… 真是好享受啊! |
 |
在有溫泉加熱的溫暖營地享受過一夜好眠後, 迎接我們的是色彩飽和的朝陽和藍天。 今年這種好天氣還真是稀少啊! 算是做了個正確的決定,避開北部連綿的陰雨到南部來享受風和日麗。 |
 |
第二天一早, 原本的計畫是要到舊萬山部落一訪。 只是後來走著走著,走到通往萬山岩雕的路上…回頭時間已經不夠啦。 心裏不免覺得可惜, 但得趕回臺北準備明天上班,放棄也是唯一的選擇… 至少我們還是見到了可能是做為倉庫或是哨點的小石板屋遺跡。
|
 |
遺落在草地上的板車車輪…舊萬山部落自1956年遷村,到現在也快56年了…真是歲月匆匆。 |
 |
出茂林後,阿山請大夥吃豐盛的溪產晚餐…:) 運動了兩天,每樣菜都覺得特別香甜,謝謝他!
告別了阿貴、蔡田與阿山, 開車上路準備回臺北。 路經美濃,遠遠圓圓的紅太陽愈來愈貼近地面,眼看就要入夜了。 雖然離臺北仍遠, 我心裏卻一點也不覺得疲乏, 因為這趟行程就像這落日一樣的圓滿呢! 就待下回再來拜訪萬山舊部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