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凱達格蘭遺跡,我是2004年7月26日去的。 當時有做了一份簡單的紀錄。 今天因為有同學問及, 所以又翻出來, 原文不動,復載如下:
凱達格蘭遺址位於七星山頭的主峰、東峰與南峰之間, 頗具有神祕感。 這天阿水、ㄚ正與我一行三人決定按照搜集來的資料來趟古蹟巡禮。 上方照片中間,陽光spotlight的三角形山頭就是凱達格蘭山, 是這回健行的主要目的地。
|
 |
從小油坑停車場旁的步道開始登高。 健腳阿水沿途都不停歇,害我在後頭氣喘噓噓地趕…。 花了大概半個小時到了主峰旁的土地廟。 進入凱達格蘭遺址的隱密小徑就在路右側芒草箭竹林中, 不仔細找不會發現。
|
 |
撥開重重芒草與箭竹,進到一片疏林, 滿眼綠意的世外桃源。
|
 |
網路上流傳的孔龍接吻石, 親眼見到更覺得傳神。
|
 |
傳說中凱達格蘭族的祭壇和半月形池。 池中無水,周邊長邊了雜草, 然而新月的形狀依然清晰。
|
 |
祭壇背倚一座岩壁。
|
 |
繼續撥草前進凱達格蘭山, 環顧四週可見到圍列的七星山南峰…
|
 |
主峰
|
 |
東峰
|
 |
換個角度看,這就是呈金字塔形的凱達格蘭山。 這座山不高,又有前人留下的繩索, 登頂不是太困難。
|
 |
阿水好奇地鑽入山腳的岩洞中勘察。 岩洞不深,且四面通達, 應該是巨石堆疊留下的間隙。 登上七星山主峰往四面望去, 其實週邊山坡上有不少類似由巨石堆疊成的小山頭。
|
 |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十字架。 在凱達格蘭山的山腰側還有一個水泥槽與廢棄的雨量計設施。
|
 |
爬完凱達格蘭山之後回程不打算走原路, 而試探能否從主峰與東峰間鑽出。
|
 |
又經過恐龍接吻石, 不過,這次是由其後方通過。 在巨石的後方可以見到這狀似人工的岩石裂痕。 乍看之下倒像是故意鑿成互相嵌合狀。 不知道是在什麼樣的力學狀態下讓岩漿冷凝時能產生這樣的節理縫 ,然後再經由植物根系的撐張而擴大。
|
 |
更另人訝異的是恐龍接吻石旁的這一片人工疊石擋土牆。 當時的人們還真是勤勞, 願意在這邊高又缺水的山上討生活。
|
 |
先對有忌諱的人說聲抱歉。 在駁坎上還有座同治年間的墳墓。 可見在這邊開墾的也有可能是漢人? 真不知道當時的人們所見到的大屯火山是什麼模樣。 對照日治時期的老照片, 與現今可是已經有大大的不同呢!
|
 |
更高處還有一座水泥涼亭, 中間供了一塊石碑, 上頭刻描著「七大山龍:神仙位」。 大抵是供祠山神的吧?
|
 |
到處都有這種隱密的石洞。
|
 |
經過一陣進退無據的亂走, 沒路也硬循著遠處步道的人聲走出路來, 總算是接回正途了。 頗有歷劫歸來的大幸。
|
 |
踏上標高1120公尺的七星山頂。 原本冀望有大視野可以環顧360度, 獵取磺嘴山鏡頭的,不料就在那半個多小時雲霧遼繞, 山下一片白茫茫,僅能站到大石上, 體驗身為台北市最高一人的滋味。
.............
以下是後來再去爬七星山所補拍的照片
|
 |
天氣好的時候, 這座形似金字塔的凱達格蘭山就特別明顯。 |
 |
還有人坐在山頂上聊天呢! |
 |
其實我是不太相信那座金字塔是人工堆成的… 因為七星山山頂有很多類似的石堆,就像上面的那張照片所示。 我想當初火山在噴發時所堆積下的角礫岩裏就雜了很多巨大的石塊, 時間流逝,夾在大石間的細小物質都被侵蝕掉了, 大石就彼此堆疊。 只是因緣湊巧,剛好有一座堆成了金字塔的外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