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治時期關子嶺溫泉老街及「聽水庵」
為了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巡視住宿的方便, 1914年(大正3年)關子嶺的官營招待所「聽水庵」落成。
當時高級的貴賓館「聽水庵」是用來招待達官顯要的。 又因其位處溪畔,淙淙水聲伴隨,故得名。
|
 |
難得看到的聽水庵背面照片,還是1915年剛落成不久的。
|
 |
1919年(大正8年)[嘉義廳哆囉嘓東下堡關仔嶺庄]公共浴場附屬遊步場用トシテ土地貸下許可(嘉義廳)
關仔嶺在日治時代一開始是屬於「嘉義廳」, 到了1920(大正9年)地方制度變更, 改隸台南州新營郡白河庄, 關"仔"嶺也改為關"子"嶺。
由上面一張繪於1919年的圖可以清楚看出「聽水庵」(紅色區域)、 「公共浴池」(黃色區域)與「好漢坡」(綠色區域)的相對位置。
|
 |
1920年的聽水庵老照片,看來是由側面所拍攝。
|
 |
1913年由關子嶺溫泉公共浴池所發行的「關仔嶺溫泉繪葉書」局部
這張珍貴的文獻是由繪葉書蒐藏家廖先生於日本東京購得, 並自101年10月轉授權臺南市觀光旅遊局運用。 由圖中可知1913年關子嶺溫泉重要的溫泉旅館都已經營業, 有趣的小線索是:雖然圖上標註了「療養所」字樣, 但其實真正的療養所「暢神庵」(就是現在的警光山莊), 要到1927年才完工。 大概繪圖時療養所地點已選好,可建築還沒蓋,所以畫不出建築式樣。
|
 |
<新高山阿里山導覽>局部 1933(昭和8年)繪者不詳
由繪於1933年的此圖來看, 可以知道整個關子嶺發展已經大致完備了, 溫泉區最下方的療養所「暢神庵」也完工。
1933年(昭和8年),日本皇族伏見宮博英王到訪關子嶺, 他也是下榻於「聽水庵」。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迎接其到來,關子嶺特地裝設了電燈線路。 當地人因此認為關子嶺雖然位於山區,卻比當時的台南許多地方還要進步。 且因為當時電費是以燈泡個數計算, 所以溫泉區往往整夜都亮著燈。
本篇介紹的主角「聽水庵」,仍位於整個溫泉區的最裏側,地位尊崇。 只是後來175縣道沿溪拓寬, 從「聽水庵」後頭闢建新橋通過,並切斷好漢坡繞至嶺頂, 「聽水庵」位置原本有的靈氣與獨秀便盡失了。
若您夠仔細對照上頭1913年發行的「關子嶺葉繪書」, 可以發現「龍田屋」與「吉田屋」之間的公共浴池竟消失了踪影。 關於關子嶺的公共浴場,會再另文介紹。
|
 |
從「聽水庵」後方穿過的175縣道架了道「聽水橋」
「聽水橋」上頭題字的是故臺南縣長「楊寶發」, 他於1977年12月20-1985年12月20任職臺南縣長, 所以這橋應該是興築於當時。 至於縣道是更之前就開通了。
|
 |
左方的照片是攝於日據時代,右方的則是光復後, 可以看到右圖聽水庵左側的岩壁已經被修築出一條路來。
|
 |
聽水庵內部(臺灣遊記 1936 臺大圖書館特藏)
聽水庵係由檜木建成,古色古香,完全的日式風味。
|
 |
聽水庵(臺大圖書館特藏)
1926年4月至1932年4月期間,公共浴場由民間買下經營權。 可能是公家仍想提供便宜的場地讓平民泡湯, 聽水庵便一度開放,轉讓一般民眾使用(張見齊,2011)。 上頭這張照片左方的木柱載明「公共浴場、休憩所」, 也許就正是在那段時期所拍的。
|
 |
右:聽水庵的瀑布(始政四十周年紀念新營郡特輯號,1935,臺大圖書館特藏) 左:缺水的瀑布現況
原本公路並未直接通抵聽水庵,聽水庵外是柚子頭溪流過,很接近瀑布。 後來柚子頭溪被水泥化,175縣道硬從溪旁崖壁繞過聽水庵後方, 所以瀑布就被截斷,沒辦法直接進到溪流,而是要經由路面下涵管入溪。
|
 |
光復後不知什麼時候「聽水庵」成了「聽水廳」, 唸起來並沒有比較好聽啊!
民國53年1月18日白河又發生了大地震, 當天晚上8時4分, 因觸口斷層錯動而發生的芮氏規模(ML)6.3地震。 這場地震共造成106人死亡、650人受傷,並且災情蔓延遠至嘉義市區。
關子嶺溫泉湧出口亦因地震所造成壅塞, 在附近公路中間產生新的噴湧, 不時從該處流出夾雜著泥砂的熱泉水。 附近草木因此受到影響,持續了約一星期。
而「聽水庵」也就是在這次的地震中倒塌, 可惜的是檜木建材被標售,從此未重建。
|
 |
關子嶺大旅社前的停車場空地
「聽水庵」原址現在是關子嶺大旅社的停車場。 想想,真得是很可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