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
□台南燈會上的獅子燈籠。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裏雕有獅子的栓馬柱> 西安的碑林就在城牆邊,裏頭有超多的石碑,還有不少工作人員正在拓印,當然,接著就是慫恿遊客們買囉。後邊的這些石柱為「栓馬柱」。古時候的人騎馬交通,下馬時總得替馬兒找個妥適的暫居之處,於是栓馬柱便應運而生。西安的碑林博物館內蒐集了不少頂端雕有獅子造型的栓馬柱。是打算用獅子的形象鎮住馬兒嗎?這我不得而知。 2005年造訪此地時我並不清楚這些羅列的石柱有何用處,只是好奇地留影一張。 <中國的獅子> 中國建築總愛在大門口的兩側擺上一對石獅子,無論是廟、博物館,還是園林。若是門口缺了他們,彷彿就如同歐式花園裏少了噴水池,少了巨大的白色的天神石雕,味道不對了…。 中國其實不產獅子,只有吃人的老虎肆虐。或許是聽聞獅子雄壯威武,連老虎都不敢惹,於是格外地敬畏尊崇。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誰制得了身邊迫緊的威脅,就成了心靈裏無上的慰藉。 在西方國家,獅子就往往是正義的化身。像神話故事納尼亞、獅子王等都可見到這類的例子。他們的獅子雕像往往都是寫實的。 而中國人由於很少機會能見著只圈養於皇宥裏進貢的真獅子,幾經輾轉,藝工們再發揮其無限的想像力,中國的獅子也就與原型漸行漸遠,成了世界上壓根找不著的,或可愛、或詼諧、或凝肅也或霸氣的種種圖騰雕像。 西安碑林博物館石獅2 <西安碑林博物館裏頭的一隻年代較古老的石獅> 據說,一開始的石獅多為站立或是奔跑中的型態,逐漸就往蹲踞變遷…表情也愈來愈多,愈來愈可愛。作家龍應台在其著作《百年思索》中的「從石獅子出發」一文裡說道:「中國沒有活生生的獅子,所以廟前畫裡、鑼鼓陣中的獅子是走了樣的獅子。然而走了樣的獅子並不是謊言,因為它是圖騰,既是圖騰,當然就無所謂走樣不走樣……。」 獅子 <北京動物園裏的母獅照片> 外婆家鄰近金山大廟天后宮,小時候最喜歡到廟埕玩耍。那時廟前有個水池環繞的中式涼庭。印象極深,水池裏就是用水泥雕塑著周楚除三害的故事。三害之一是老虎,那隻極其俗厭的老虎,就立在大石上,大張血盆口作勢吃人。而廟門口則有對已頗有年代的青斗石製石獅子,威風凜凜地鎮守兩側。其雕工考究精緻,頭頂被眾香客們摩梭地油黑發亮。兩相比較下,兩者的藝術價值高下馬上見真章。尤其是逢年過節,家戶喜慶之際,鞭炮聲震耳欲聾的廣場上總是見到五彩斑斕,耀眼奪目的舞獅。所謂祥獅獻瑞,讓心裏充滿了快樂幸福的感覺。 於是,我也愛上這些造型多變,想像中的中國獅子了。 故宮獅子2 <北京故宮的獅子>  我見過最貴氣的獅子,是在北京故宮。故宮果然有皇家故居的風範,連門口的巨大鎏金銅獅,即使退了色,還是華麗逼人。臺北故宮的銅獅也算相當不錯了!只是一經對照,就可發現古人的做工還是勝出。台北故宮的獅子,細節處總大而化之。你只要細細比較兩獅胸前鈴噹的差異就知道了。只是要鑄這種大體積的獅子技術本來就高,而且若是要用石頭去雕,重量還得了?或許只有擁有大量人力的古代埃及才做得出來… 像那守護墓地的人面獅身像。不過,那也是就著岩層現地雕,生了根,只能一生在原地緩慢地被風化。 人面獅身 <人面獅身像> 台北故宮獅子 <台北故宮的獅子> 至善園石獅2 <台北故宮至善園前的獅子> 而在故宮一側至善園門口的獅子則小巧多了,雕得非常可愛。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乍看之下,一隻模樣正常,沒什麼異狀,不過另一隻竟是懶洋洋地將兩爪向前伸,下頦抵在石鼓上,分明就像窩在家中吹冷氣的一隻貓。那微閉而露齒的嘴,彷彿還在偷笑呢。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以石雕聞名,有「東方藝術殿堂」的美譽。廟前長福橋的欄桿上也放置了138隻仿大陸蘆溝橋的石獅,只是這些石獅子造型呆板,雕工千篇一律,實在配不上清水祖師廟啊!我覺得更觸目的就是橋本身的造型,還有那兩旁硬生生長出的涼亭,從廟埕前望去,配上粗製爛造的橋墩,真是一整個不適合。更扯的是,橋在祖師廟的這一側竟然是用一個窄窄的樓梯做為結束,好像斷頭橋。要我帶外國朋友來此參觀廟宇和老街,我都會覺得不好意思!好像在舉例:你看!我們是怎麼樣地在破壞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資產!要是三峽人有點意識,應該早早建議將這座橋拆掉重建。損失的費用,一定馬上能從增加的遊客裏賺回來。 風獅爺則是金門有名的標誌。一位仙人騎坐在獅子上頭,能收鎮風的功效。當起風的時候,陣陣的空氣從獅嘴裏灌入,再從尾巴後的小孔衝出,呼嘯作響。光想,也能感受到作大風時的緊張氣氛。 風獅爺 <陶作風獅爺一對> 自己買的石獅子 石獅一對 <庭院門口青斗石獅子一對> 一對呲牙裂嘴的青斗石石獅子 <S型小型青斗石獅子一對>

左邊的公獅踩著一顆綵球,右側的母獅則踏著幼獅。兩獅的前腳皆相對握著彩帶,身體扭曲成S形,像是在跳舞。形容可愛,是逗趣版的石獅,我很鍾意。

可愛的石獅個頭自然也不能過大, 8*6.5*14.5cm,單手抓剛剛好。在這樣小的石材上,雕者用樸實卻頗具技法的刻工,簡單淺刻就生動地表現出各處細節。就拿那隻小幼獅當作例子吧,根本只是略具形體,雙眼卻炯炯有神,像是迫不急待要從母親的腳底掙扎而出,好奇地探索這個新鮮世界。這兩隻石獅算是我見過刻工最不匠器的一對了。 小石獅子一對 <S型小型青斗石獅子一對側面> 可愛的獅子從側邊看卻又有著截然不同的感覺。像照片上方右圖,工匠似乎是照著真實世界裏的獅子威猛型態來雕刻,尖銳的犬齒露在大張的口中,而半閉的眼仍射出兇猛欲撲的狠勁。獅背的毛流中分,分成三束往左右撇出,自然順暢。末端收成尾巴,斜斜地歇在腿旁。 墨玉獅印章一對2 <和闐墨玉印章一對> 一時興起,我也去買了一對和闐墨玉的印章。一般講到中國傳統的和闐玉,大家總想到白色的玉佩。其實和闐玉的顏色種類還算多元哩!黑色的墨玉也是其中之一。這對印章其實只有小小的六公分高。我完全是因為其色純黑,才下手買的,並沒有真的要在上面刻上名字的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