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都飛魯溫泉」對我而言算是意義重大的一處野溪溫泉。 在還沒有什麼真正的登山經驗,游泳又不太在行的情況下, 得泳渡潭水才能抵達的條件, 還真是一種震撼的挑戰。
「都飛魯溫泉」位於台東縣的金崙溪上游, 是以昔日左近的原住民部落名稱做為命名的依據。 不過,也許年代已久,我到台大圖書館查了老半天的老資料, 也只見到日據時代的社名資料, 依舊無法明確得知其確實的所在位置。 當然,現在除了沿溪上溯外,也沒有路可通了。
都飛魯溫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特點就是: 岩石裂縫在此傾斜了一個角度, 幾近沸騰的溫泉在壓力的趨使下順著噴出,成了一道美麗的弧。 弧下水珠飛濺,偶爾還有因陽光照射而現蹤的七彩虹。
我造訪的那年溫泉旁就是深潭, 潭水雖清澈卻極冰冷,無法讓人久留。 而這兩年大水肆虐,大量的砂石把河谷填平了,也得以築池泡湯。 只是我覺得原本清幽秀麗的景致不再, 也因為路程變得較容易,沖淡了都飛魯溫泉那種遺世的美感。
|
 |
噴濺而出的沸騰熱水嘶嘶作響, 遠遠地就可以感受到那股溫度,那股力量。 讓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神奇, 也深刻地體認地球的活力。
我總是好奇著: 深潭裏的大量冷水怎麼不順著岩縫滲入,將溫泉水給冷卻降溫呢? 能想到的一個解釋是: 當熱水在岩縫上升的過程中, 逐漸沉澱出的碳酸鈣會構築成管柱, 既讓熱水無法四散,同時也防止了一旁冷水的入侵。 我想,這也能說明一些溫泉不在臨溪水面湧出, 而且離溪床十幾米,呈瀑布狀的緣故。
|
 |
都飛魯噴泉的水幾近沸騰, 實在是太燙了,無法接近, 所以這張照片是利用鏡頭拉近來拍的。 在照片中可以清楚地觀察到, 大量碳酸鈣的沉澱將出水口束緊,這才形成了噴泉的景觀。 噴泉式的溫泉還可以在莫很、桃林等溫泉見到。 通常是屬於位在溪流最上游的溫泉才會有的特殊景觀。 在美國的黃石公園又是不一樣的情形。 那裏地下的溫度更高,熱水都成了蒸汽, 可以提供更大的壓力, 形成著名的間歇泉。
|
 |
經過都飛魯噴泉後, 我們一行人繼續向前上溯, 不久,一面由深潭高聳而上, 且色彩繽紛的岩壁就出現在眼前。 靠近一瞧,從近乎倒懸的石面上滴瀝下的可都是溫泉呢。 我們興奮地來張大合照。 唯一的一張。
|
 |
前往都飛魯溫泉時回望金崙溪溪谷,清雅秀麗。 然而現在因為土石堆積而被填半滿, 可能還要一段時間才有機會漸漸恢復吧。 (遠處站著的是同行的伙伴:老鷹)
|
 |
有些地方兩岸夾峙, 金崙溪窄得像是條深溝,沒有讓人立足之地。 此時就只能攀藤撫樹,小心翼翼地高繞通過。
|
 |
|
 |
含有碳酸鈣以及硫化物的泉水經年累月地向下滴流, 礦物緩緩沉積, 形成了照片中垂掛的鐘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