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硫磺谷 硫磺谷所生產的溫泉,是新北投一帶林立旅館的命脈。
硫磺谷背倚七星山(上圖照片中的遠山) 山谷的開處則是朝向觀音山(下圖照片中的遠山)
這是處我最常來訪的溫泉地了… 因公於私,每年得到個兩、三次吧? 且不論陰晴風雨, 她向我展示的多變迷人面容, 都是動人篇章。
|
 |
|
 |
硫磺谷人工溫泉製造池
泡溫泉,當然是「天然耶尚好」囉! 只是你可能不知道, 當你在新北投或是行義路上的高級湯呂裏暖呼呼地享受時, 所浸泡的溫泉可能是「半人工」溫泉呢!
怎麼說呢? 這是因為供應這兩處溫泉名所的泉源, 不少都是將地面冷水導引到噴氣孔的上方加熱, 等池水的溫度以及內含的離子濃度都達到「溫泉基準」規定範疇後, 再把製成的人工溫泉配送到各個使用場所。
在新北投一帶, 琳瑯滿目的溫泉店家和民宅齊聚, 溫泉的需求量自然驚人。 有些溫泉業者是使用近在咫尺,湧泉源源不絕的地熱谷青磺, 另外還有些溫泉水主要則是來自「硫磺谷」。
硫磺谷一帶地下岩層的溫度很高,是溫泉形成的必要條件。 只是問題就出在溫度實在是太高了! 在裏頭流動的地下水全被加溫成蒸氣狀態, 透過隆隆作響的噴氣孔,化成一道道的白煙竄出地面, 真正湧出的溫泉水,量反而不多。
為了能有效利用地下的熱源, 有人自然想到將地面的水源導引到築蓋在噴氣孔上方的水池裏, 有了高水壓,地下高熱的溫泉就不那麼容易汽化。 而且地面水與地下湧出的溫泉和蒸氣混合後, 還可以提供更多的熱水!
這些半人工的熱溫泉水,一樣呈白濁半透明, 同樣具備硫磺泉該有的臭雞蛋味。 只花費小成本引水,就可以創造出更多珍貴的溫泉, 想想,這還真是個聰明的點子呢。
|
 |
谷裏佈滿人工的砌石岸
|
 |
|
 |
硫磺谷內小型噴氣孔四周凝結出的硫黃。
感覺真得很像夏天裏最吸引我的雪花冰。
在唸研究所的那一段日子曾一面兼差當解說員。 老闆接的案子,就常常喜歡指定到硫磺谷。 這些亮黃的硫黃結晶最能引起小朋友們的興趣了! 往往他們都會睜大眼睛,伸出手去輕輕碰, 直叫著好漂亮!
|
 |
硫磺谷內的安山岩呈洋蔥狀風化,一層層地剝離。
不說,還真像是埋藏在岩石裏的一顆恐龍蛋。
|
 |
|
 |
「大臺北鳥瞰圖」局部
上面是昭和十年(1935)台灣始政四十週年紀念時, 在台北舉行的台灣博覽會導遊手冊所附的地圖:「大台北鳥瞰圖」一小角。 作者為大窪四郎。 他1906年時出生在台北市,服務於台灣鐵道部, 戰後繼續在中華民國鐵路局工作,非常熱愛台北市, 1984年於日本山口市過世,享年七十九歲。
由圖中可見右側的硫磺谷海拔較左側的新北投地區為高。 新北投的地熱谷湧出的是青磺, 而硫磺谷的溫泉則是白磺。 架好溫泉管線後, 順著地勢剛好可將硫磺谷的白磺溫泉引到新北投群聚的溫泉旅社使用, 使得新北投的溫泉水量更充足,變化更為多元。
|
 |
尚未注水,突突噴著蒸氣的人工溫泉池
這些地底下奔竄的熱蒸氣並不是那麼聽話, 乖乖地永遠遵行同一個裂縫。 因此每回來到硫磺谷, 總是見到有新的池子在構築, 也有些舊的,被棄置一旁。
|
 |
人工溫泉的製造示意圖(本圖翻拍自硫磺谷解說牌)
|
 |
正在利用噴氣孔熱蒸氣加熱中的人工溫泉。
|
|
|
 |
硫磺谷用來做人工溫泉的乾淨水源
硫磺谷的溫泉大半屬於人工溫泉。 不過,用來製作溫泉的水源可是比行義路上的乾淨得多! 起碼是有經自來水事業處預先處理過的。 上方照片中的集水及簡單的處理設備就位於硫磺谷的上面。
|
 |
聽說是當年想製作溫泉粉的設備
除了人工溫泉外, 硫磺谷幾年前似乎聽說也想試試能不能製造溫泉粉。 也只是傳聞,我不太確定。 或許這些木槽溝就是相關的設備。 只是再沒有聽過下文,似乎是不太成功。
|
 |
從中正山上的步道俯瞰硫磺谷全景
有回去爬中正山, 中途回首一望,驚喜地發現竟能由俯視的角度看到整個硫磺谷。 那片青綠間的癲痢光禿,也不知是不是後來開採硫土的遺跡。 山壁上能夠很明顯地看到在硫磺谷背面出露的沉積岩層, 那就是著名的「五指山層」砂岩。
|
 |
硫磺谷地形及溫泉水採樣位置圖
硫磺谷舊稱大磺嘴, 位於石壇路與泉源路間,可分南北兩處泉源(上圖中加上淡紅色的上下2處)。 一處位居惇敘工商西南方300公尺泉源路旁(上側), 另一泉源則近石壇路(下側), 中間隔有一凝灰角礫岩小嶺脊,磺港溪也從兩區間流過。
|
 |
流經硫磺谷南北兩處泉源之間的「磺港溪」
磺港溪是淡水河的一條支流, 從上游的十八份流下後,通過硫磺谷,然後再往下到新北投。 在十八份之前,水質都很清澈,水裏的離子濃度也低。 經過硫磺谷後,混入了溫泉水,水質就起了變化。 之後河段的溪底礫石都呈棕紅色, 這是因為溫泉混到溪水後,pH值大幅提高, 水裏的二價鐵迅速氧化成不溶於水的三價鐵沉澱, 附著在石頭表層的緣故。
|
 |
磺港溪以一道瀑布的形式從十八份流洩至硫磺谷中。
在硫磺谷之前,磺港溪的溪水中的礦物離子濃度其實是不高的。 一旁的山泉,甚至還有泡茶人特地來盛水。 說也奇怪,不遠的底下就是蒸騰著酸熱水的不毛之地, 但覆蓋其上的新鮮安山岩裂縫中, 卻又可湧出清甜可人的甘泉。
|
 |
青廉橋溫泉
這是位在硫磺谷旁邊,青廉橋畔的一處溫泉池。 是屬於自來水事業處的。 其實我並沒有找到這處溫泉的真正源頭, 很有可能就在現地,只是被水泥覆蓋著。
雖然位置就在硫磺谷旁, 但取水樣分析的結果卻和硫磺谷的大異其趣。
這讓我更想知道真正的溫泉源頭倒底來自哪。 或許以後會有機會吧?
|
 |
硫磺谷裏重新裸露而出的溫泉舊陶管
雖然已經廢棄許久, 在硫磺谷內仍不時可以發現舊的溫泉陶管又再次顯露在地面上。 硫磺谷的溫泉呈現酸性, 一般的水管難以承受腐蝕, 用這種陶管才能保久。
可惜的半調子觀光發展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其實並沒有好好地經營硫磺谷, 只是一味地封鎖。 遊客們沿著簡陋又稍有破損的步道穿行, 僅能隔著礙眼的鐵網遙看那專為了店家和民居設置的一池池溫泉。
當然,這也是因為滾燙的熱水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當地的地基不太穩固。 若是遊客因深入谷中,一時玩到興奮忘神而因此受傷, 以臺灣人的好戰精神,一定是將錯儘量推給有關單位, 辯稱告示牌說明不清,沒有做好防護措失等, 總之,受傷者就是有理,多爭取些賠償是應該的。 就像前些年太魯閣的文山溫泉事件。
這自然也導致主政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事方針。
在各自有各自的立場下, 要妥善的利用這項難得資源發展觀光, 還真有些難度呢!
|
 |
日本登別「地嶽谷」
這就讓我想到日本北海道的登別也有個地嶽谷, 其形勢、熱水蒸氣噴湧的模樣和硫磺谷很類似, 當然,其規模則大上許多,又有明顯的四季變化。 在當地漫步遊逛時, 心裏便有個念頭, 如果臺灣的「硫磺谷」能併同一旁的「雙重溪」與「地熱谷」溫泉區, 好好組織規劃,發展光觀, 一定也會有比登別更風華絕代的一日吧!
像是頂北投裏被霸佔的數個臨溪溫泉, 應該有魄力地徵回改建成疏朗的大眾露天溫泉。 而雙重溪裏零亂的人工溫泉製造池和管線也應統合整理, 再增加幾座精巧的亭館樓閣,為當地的青山綠水添色。
|
 |
登別地嶽谷的噴氣景觀
除了多上皚皚白雪覆蓋, 這景觀剛入眼, 還真得和硫磺谷如出一轍。
|
|
登別地嶽谷內的登別間歇鐵泉
這個鐵泉位在北海道登別的地獄谷內, 是個不定的間歇泉, 也就是說不定期噴發,常是處於靜止的狀態。
冬天到這的人原本就比較少, 那天大部份的遊客走來瞧瞧後, 隨即也就離開了。 只剩一對日本夫婦和我們站在那邊。 那個日本先生直盯著池水瞧, 我則左顧右盼地拍著照。
突然他很興奮地朝我大叫了一聲, 用力地比著池水,要我也探頭往裏看。 原來是溫泉開始噗噗地湧出了! 真是很有生命力呢!
|
 |
北海道登別的「大湯沼」
|
 |
2012年陪著爸爸住在和信醫院。 病床旁是片大落地窗,視野遼闊大氣。 遠遠地我望見兩道冒著白煙的谷地,馬上認出那就是位在紗帽山腳下的硫磺谷。 一片煙雨中,我覺得臺北真得好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