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辛志平校長故居
「辛志平校長故居」為日治時期新竹中學校附屬的校長宿舍。 雖然找不到文獻明確記載其創建年代, 然由新竹中學校的校史, 推測其可能於大正11年(1922)與學校校舍同時興建。 儘管新竹中學校後來遷至十八尖山山下, 原校地改供新竹女中使用, 但校長的宿舍卻未移動。 辛校長自民國34年接掌新竹中學,直到74年逝世,皆居住於此。
辛志平故居坐北朝南, 建築本體四周庭園環繞,具體代表大正中期官舍和洋合併的特點。 因辛志平校長是著名教育家,對教育界發展歷程有著重要的項獻, 所以新竹市政府在2002年將其指定為市定古蹟。
|
 |
為了防潮, 日式的木造建築總架浮在石礎上,顯得輕靈。
|
 |
|
 |
房子入口聊備一格,簡單的鎖。 使人緬懷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年代。
|
 |
用個鐵盤將燈泡發出的光往前逼住。 晚上黃暈亮起時, 門外的路人應該會覺得像是有一輪明月伴著回家吧?
|
 |
電扇與藤椅
房內洋式客廳內的電扇與藤椅也有古意。 我倒是訝異鐵護網上乾淨地不染半點塵埃。 可見聚在玄關吹冷氣的媽媽義工們,其實並不偷懶而是偷閒, 她們可把整個古蹟小心地維護得窗明几淨。
|
 |
一對日本小夫妻也來拜訪這屬於他們國家過往的榮耀
他們更懂得品味日式生活的恬靜幽雅, 在庭園的大榕樹蔭中就這麼和衣躺下。 任風吹撥,只圖享受涼意。 縱使滿頭亂髮又如何?
|
 |
|
 |
座敷(主臥房)與右側的次間(臥房)
也只有日子步調緩慢的年代, 人們才會耐著性子, 天天就寢前將被褥取出舖疊, 睡醒後,不厭其煩地再從頭整理一次。
|
 |
房內的推拉紙門上描繪有不同的花樣。 這些應該是後來大量印製的工廠產品。 因為在奶奶家,也有類似的門,並不貴。
|
 |
這樣一片片鑲裝在木框裏的玻璃保養肯定頗費人力。 讓我想起國中時有學期的整潔工作就是擦玻璃。
下午下課的15分鐘,每個人就單負責一扇約全開大小的窗子, 細細地擦,務必連一點油漬灰垢都沒有。 是打掃,也是磨練好動孩子們的耐性?
|
 |
玻璃推拉門
長長一列的玻璃推拉門將後院的綠盈眼地攬入。 刻著細十字的毛玻璃對比著擦抹得一塵不染的清玻璃, 是大而化之的綠與工筆細描的綠。
|

|
 |
坦蕩蕩的屋頂,不隱瞞地展露。
|
 |
風呂
在台北市齊東街日式宿舍玄關的拚花地磚, 於此改成在浴室使用。
|
 |
台所(廚房)
不再飄香的廚房,讓人由然而生展示標本的體認。
|
 |
茶之間(餐廳)
此處因為是過道,不得不開放, 成了唯一可以踩踏的榻榻米。 我也在這裏留下到此一遊照。
|
 |
辛校長書房
午後陽光透過唐竹的葉隙從窗而入,讓房內漾著一股淡淡綠意。 我想像著有股徐緩的清煙, 從矮桌上置著的三足小爐裊裊而升。
心境舒泰。
這兒是個展卷隨性而讀,讀倦而飲茶、而躺臥的好地方。
|
 |
|
 |
|
 |
|
 |
|
 |
我倒想著該選一天下雨的傍晚來訪, 聽著從屋簷落下擊打黑卵石雨點,滴滴答答。 雨水的潤澤會使石頭有更嬌媚的面容。
|
 |
交通:
自行開車:中山高交流道下>光復路往市區直行>至新竹火車站>再循中正路直行>經東門城轉東門街 即可抵達
乘火車:火車站>往中華路方向>左轉東門街即可抵達。
開館時間:週三至週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 休館時間:週一、週二、民俗節日及選舉日休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