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福壽之廟」的碑亭
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承德人應該頗能感同身受這句話。 原本荒涼的關外之地, 因為避暑山莊設立而翻身, 且一直到現在都還靠著老祖宗留下來的建築遺產大賺其錢。 只能說「承德」這個名字取得真是貼切又實際。
也就是說, 要賺文化錢,靠的就是累積, 而且得慢慢累積,一切急不得。 園子得耐著性子建,大廟要靠工夫磨,關結細節全部都需一絲不苟。 然後,在時間的拋光打磨下, 價值才會如酒,愈陳愈香。 讓人站在其前,只能由衷的讚嘆:當初是怎麼做出來的啊! 大大地庇蔭承繼的後人。
在臺灣,還並沒有深厚的文化累積。 只要見到一幢能保存下來的老建築、老樹, 我總十分興奮, 不在乎是不是假古蹟,留下的是不是僅是局部。 而每當聽聞哪裏基於經濟發展的前提又被拆除了,心中就不捨。 那些基於政治立場而被進行的破壞,更是可惜。
有人討厭國民黨,憎惡蔣中正,將草山行館放一把火燒了, 這有什麼意義嗎?只證明了下手者並沒有比較高尚。 講得誇張一點, 像是瘋了的人,時間停止流動,心理永遠困在同一點走不出來。 又彷彿蚌裏進了一顆稜角粗厲的砂,受盡折磨,花了好長時間,總算將其包覆為珍珠了, 卻來了個不識貨的人,硬把珍珠剜了,還暗暗竊喜自己除了砂。 一時的快意所造成的還是自己與後代的損失。
千萬不要因為上述的幾行字就把我歸屬於什麼特定的顏色。 畢竟好的回憶,壞的回憶,都是屬於臺灣的回憶。 我只希望將來臺灣也能夠積累下來的文化賺大錢啊!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