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投文物館
「北投文物館」位於幽靜的北投山腰,佔地廣達800坪, 其主體為日式木造結構,始修於1920年,當時的用途為旅館,取名「佳山旅館」。 此處不僅依山而能俯瞰平野綠疇翻浪,視野也能遼遠地望至山勢曲折的觀音山, 加上白煙裊裊的溫泉泉源「硫磺谷」近在呎尺,取用十分方便, 眾多優點彙聚之下,「佳山旅館」自然成為日據時期要在北投地區找尋最高享受的不二之選。
就是因為享樂極致, 據傳這裏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曾被徵召為神風特攻隊的度假所。 那些都還未成年的少年們,在為國奉獻自己的生命的前一夜, 便是於此享受最後的,虛假的繁華。 那些被洗腦的思想,至死那刻,後悔的陰影是否曾無可遏抑地出現呢? 而慈祥的父母的臉,總會在俯衝撞擊前,映在這些還年少的青年眼前吧?
國民政府到臺後,這裏由外交部接管, 先後當作安置軍民的「佳山宿舍」與供政府官員度假之用的「佳山招待所」。 後來又拍賣民間,成為私人度假別墅,也成為拍攝古裝片的場所。 電影「古月莊」曾在此取景,由於電影走紅, 「古月莊」當時反而宣賓奪主,成為此處的別號。
因為這裏是現今臺灣僅存的純木造二層日式主體房舍,彌足珍貴, 1998年9月,台北市政府便決定將此區列入市定古蹟。 自2002年起,建築體因需整修,「北投文物館」全面休館,陸續進行古蹟修復的工作。 整修由負責經營管理的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聘請古蹟修復相關領域專家, 考證精雕,費了5年多才完成,預算也一再盤高,算是件大工程。
|
 |
夜色中的北投文物館 |
 |
北投文物館外穿著和服的可愛小女孩
她很活潑地跑跑跳跳。 尤其是身上的那套酒紅和服, 配上文物館日式建築, 真讓人有身處京都的異地感呢! |
 |
佳山旅館舊石碑
我猜這應該是「佳山旅館」時代所留下來的舊石碑吧? 2011年11月來訪時,文物館的門口還沒有這塊石碑, 2012年11月再來,這石頭便出現在我眼前了。 問了文物館內服務人員, 他們也不清楚是什麼時候翻出來立上的。 若本來就在館內,藏了那麼久,真不應該。 要是從外地尋回來的,那可又真不容易,難得!
|
 |
入口處(因為當初拍攝時光線過暗,所以這張照片修很大。主要是想讓大家可以看清楚入口大致情形)
光在「北投文物館」入口, 就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日式風情呢! 我喜歡居家有這樣的亭腳設計, 出入門都可以有迴旋空間,也分出了內外。
為了保護珍貴的木造建築,文物館規定必須脫鞋才能入內。 鞋子放哪呢?照片牆角下的那分出一格格,掛著鑰匙的木櫃就是了。 其實進了玻璃門後,裏頭還有個玄關,也有可置放鞋子的櫃子。 館方貼心地準備有防滑的薄絲襪,可直接套上。 因此倒是不用換穿拖鞋, 既乾淨,也不怕在光溜溜的木地板上摔個四腳朝天。
|
 |
八角窗外的藍天綠竹與黑瓦
我喜歡這扇在入口前的八角窗, 簡潔的幾何造形將背後的翠竹與屋瓦藍天框成一幅自然圖畫。 隨著風過,瘦長的椰子樹緩緩搖曳, 葉子刮擦出輕輕的沙沙聲。 坐在廊前的椅子上欣賞,特別能感到這裏閒適的慢活氛圍。
|
 |
北投文物館平面圖(取自北投文物館官方網站)
|
 |
北投文物館陶然居花坊側面 |
 |
北投文物館陶然居俯視圖
|
 |
北投文物館俯視圖
|
 |
|
夾處屋舍中間的枯山水坪庭「水葉庭」
在日式建物中為了加強通風與採光,會有個天井。 細致巧工的日本人會將這個被建築物圍繞的狹小空間修築成小庭園, 這便是「坪庭」,取其範圍不大之意。 由於在天井中植物的生長條件相對嚴苛, 因此石塊、石雕以及青苔是其構成要素, 當然,也會有一兩棵做為視覺焦點的主樹。 此外,設計者往往也會利用白沙製造出明暗相對的留白空間。 這樣的小小的庭院,能從四面的房間以不同的角度欣賞, 充份展現日本人對生活美學的留心與重視。
在「北投文物館」裏頭倒是佈置了兩個坪庭,一胖一瘦。 胖得叫「水葉庭」,瘦得則稱「澄心庭」。 這兩個坪庭味道是做出來了,但還稱不上精緻。 或許是少了時間的歷練,植栽還無法自然。 也可能是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愛有流水瀝瀝的景致。
|
 |
另一側也有座狹長的庭坪「澄心庭」,同採枯山水型式
在這處「澄心庭」,細白的砂石代表海洋,錯落的石塊則是像形的島嶼。 在那海與島的交界,隱隱的波紋起伏,是無聲的浪花。
「澄心」這兩字或許是轉自洪以南吟詠北投的詩句:
北投雜詠 洪以南
此地有溫泉,浴之氣爽然。 盪胸忘俗慮,酣夢傲神仙。 身淨如無物,心澄別有天。 松濤應一醉,風詠邁前賢。
(洪以南(1871-1927)名文成,字逸雅,號墨樵。艋舺人。 他為清末及日治時期著名的詩人,曾任「灜社」的第一任社長。)
從上邊的照片中,也有我覺得此處坪庭還不到位的細節。 若你有注意屋底的礎石, 你就會發現那是水泥澆灌的,實在過於銳利簇新。 若當初是採用石頭敲製, 待假以時日青苔斑駁上附後, 欣賞起來便更能有凝縮天然於尺寸的美感。
|
 |
日據時代描繪此旅館的畫作「佳山圖」
北投文物館內掛著一幅《佳山圖》, 是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畫作複製品, 畫中以日本的七福神外加一位阿多福為主角。 這八位福神分別為: 大黑天、福祿壽、布袋和尚、惠比須、阿多福、弁財天、毘沙門天和壽老人。 他們都穿著上頭寫有「佳山」字樣的浴衣, 輕鬆地泡湯、談天、喝茶、演奏音樂,一派怡然暢快的景象。 看福神們浴罷舒暢的寫照,令人不禁在腦海中想像起當年的歌舞情景。
|
 |
一樓的餐廳
這裏所提供食材全出自臺灣本島的懷石料理, 提供旅客既悠閒又美好的饗宴, 是真正的愛臺灣啦!
經由整修時的考據,這兒原本應是有個溫泉浴池。 怎麼說呢? 若你抬頭上望,就可發現屋頂開了個洞,鑲上玻璃, 玻璃之上還架了座類似閣樓的小巧建物,那便是「太子樓」。 太子樓指的是主建物兩側斜屋頂的中央再凸起的小樓, 且這小樓的兩側還裝上了開縫的百葉窗。 其實此為溫泉旅館獨有的結構,目的是為了增進浴室的散熱與增進空氣流通, 如此在室內泡湯才能更為舒適與安全。
北投文物館於修復時特意將下方已無浴池的太子樓保留, 並以透明天花板框起來,當成給旅人仰視賞玩的一處小驚喜。
|
 |
北投文物館裏留存的浴池
|
 |
由另一角度看北投文物館裏留存的浴池
|
 |
一樓展廳間的走廊
聽解說員講, 當初拍電影正熱門的時候, 二樓在上演武俠片, 一樓此處走廊,由於陰森,則是鬼片取景的所在。 不過經整建後,現在看來十分寬敞舒適,沒有絲毫鬼氣了。
|
 |
位於一樓的貴賓室
重要的客人就得要有高規格的場所招待。 這個房間就是扮演如此的角色與功能。
|
 |
貴賓室裏疏密有致的窗子
日式的屋子給我一種房內有房、院中有院的印象。 住在有拉門、隔扇窗的內間裏, 心情也像是被層層妥善保護著,安穩了起來。
|
 |
一樓深處也有日式的飲茶空間「怡然居」
「怡然居」原本是三間和室客房, 修復後,成了可以喝茶吃點心的大空間。 我很喜歡這裏。 此回只是簡單地繞了一圈, 下次肯定要點壺氤氳冒煙的茶, 伴著由窗外灑進來的陽光,過一個閱讀的怡然下午。
|
 |
夏日坐在傘蔭下與三五好友們喝茶聊天, 亦是人生一大快意事。
|
 |
茶室包廂外的走廊
媽媽和我提過, 她小時候每回過年住外婆家,就得負責每日擦這種木質的長廊。 跪著,兩手伸直抓著抹布,緊緊壓著地板來回地擦。 或許是因為我沒擦過,心裏沒有對它的恨,所以喜歡。
|
 |
戶外雅座
春天或陰天坐在此處對奕,整個很有氣氛。
|
 |
戶外寬廣大器的露臺
不特別規劃什麼用途,就這麼空著,才顯大器。
|
 |
通往二樓的木製大階梯
|
 |
大廣間
二樓「大廣間」曾為宴會場地,寬闊的空間足以容納一百人, 在日據時代算是相當大的規模。 一般株式會社或是機關團體, 多會利用這個大廣間籌辦大型的團體聚會、懇親會等,通宵達旦笙歌。
|
 |
空無一人的大廣間
當其他的遊人都離去後, 我獨自選了個位置坐下,環顧四週, 細細看著那溫柔燈暈下木頭與榻榻米散出的光澤。 清風從右邊的窗櫺送進, 拂過我的面前,帶來春天山裏的香氣,再從左邊輕輕離去。 空盪盪的大廣間,濃濃的日式風情, 在某個片刻,一種落入時光隧道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
 |
大廣間舞臺上的陶瓶裏插著幾枝快凋謝的紫花串
或許是擔心沒有營業或是特殊聚會之際, 大廣間的舞臺會顯得過於寂寥, 因此用一束溫暖的投射燈打下, 將立在三角木柱上的花瓶與花烘托成無語卻飽含禪意的主角。
|
 |
|
 |
尚未開放的陶然居
我一直也很想進陶然居瞧瞧, 不過,似乎總在暫停開放中,心裏覺得很可惜。
幸虧此回我也只是隨緣進來簡單地晃晃, 一定會再另外找時間好好地來享受一番。
旅遊資訊:
北投文物館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電話:(02)2891-2318 網址:http://www.folkartsm.org.tw/ (相關資訊豐富)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7:30 週一休館 怡然居、陶然居、大廣間,晚間請事先預約延長營業時間
票價: 普通參觀券:120元 團體參觀券: 80元(20人以上團體) 優惠參觀券: 50元(學生、學齡前兒童、65歲以上長者) 免 費:身心障礙者及其陪同者一人
導覽服務: ◎定時導覽:週六~日、國定假日11:00、15:00 ◎團體導覽:20人以上之團體或國外來賓,可於一週前來電預約導覽。 ◎免費提供語音導覽
交通:捷運淡水線至北投站下車,轉乘公車紅25小公車或230大公車,至北投文物館站下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