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週休二日,有時就是想好好地在家休息, 提不起勁為了特地要到什麼景點去而大費心思地舟車勞頓。 只不過想想,都悶在家中好像也不怎麼健康。 這時,飯後到住家週邊的小景點散散步就是很不錯的選擇了。
有回在進捷運站時順手拿了本「臺北畫刊」。 坐在人潮擁擠的車廂裏,捧著雜誌,一篇介紹「郭子儀紀念堂」頓時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 哇!真是漂亮簡單又素雅的建築啊! 正好是我喜歡的式樣, 而且看著交通方式,根本就在我家附近,捷運坐個兩三站就到了, 當下便納入必去古蹟的口袋名單中。 當然,我心裏也是非常納悶兼狐疑, 這房子能有多久?和唐朝人在中原的郭子儀扯得上關係嗎?會不會太誇張了?
上個月某個星期天,網路上煩了, 連地板也都幫媽媽給擦乾淨了, 無事可做, 於是便出門搭捷運, 前往位在文湖線文德站不遠的這個紀念堂一探究竟。
從一號出口出站後,原以為要走多遠, 不料才跨出幾步就看到一道沿著護坡架設的長梯, 梯口插著幾面旗子,註明要往郭子儀紀念堂就得往這兒上。 緩步當車, 兩分鐘我就站在紀念堂前的小廣場了, 真得是很近的景點啊。
|
 |
下面資料引自:臺北市文化局古蹟簡介
郭子儀紀念堂是內湖在日據時期首任庄長郭氏之宅邸, 位於內湖市街西側山丘上, 近捷運文湖線文德站1號出口。
當時臺灣社會安定,經濟景氣良好, 官方建築的式樣也影響了民間住宅, 使用紅磚、洗石子、泥塑與彩色瓷磚裝飾,亦被稱為大正型建築。 於民國88年(西元1999年)列入市定古蹟, 民國101年1月5日成立「郭子儀紀念堂」, 並於2月2日由市長郝龍斌、議長吳碧珠、區長張金鎮及地方仕紳共同剪綵開幕, 開放民眾免費參觀。
郭氏古宅座落於小丘山腰上,坐北朝南,三面樹林環繞,形勢極為幽勝。 古宅平面略呈T字形,全為磚木構造, 外牆使用日據大正年間盛行的紅磚砌成,並有洗石子及日本進口的彩瓷裝飾。 室內樓板則為木造,以眾多的木樑支撐樓板重量, 且有燈樑,可以懸掛台灣傳統的天公爐及燈籠。 正立面的窗子形式富於變化,並有弧形陽台凸出來, 山頭造型接近於仿巴洛克風格,富卷草曲線之美。 另紀念堂內展示有郭氏源流、家譜、族譜、宗譜及郭氏歷史文物等。
|
 |
先從外繞一圈。 我最喜歡這種有很多小細節可以看, 能夠猜測每個組件到底是什麼用途的建築了。 其實我也沒在猜, 大概這是一處新開放的古蹟,沒什麼遊客, 因此一位熱心的解說員媽媽就一直跟著我, 有問必答。
|
 |
當初設計這間屋子的人一定很喜歡變花樣, 看這些窗戶就知道了,大大小小,沒什麼對稱性。 但厲害的就是,湊在一塊依舊是那麼地和諧。高招! 有注意到那一排排的洞嗎? 那都是用來透氣與排水使用的。 屋外一側還有半個磨石子水池,貼上一片花磚,頗有味道。 |
 |
池子邊上的裝飾 |
 |
牆邊的排水孔以及預留小門洞。
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在修復的工程中, 磚塊與磚塊間的水泥填縫做得很粗, 破壞了整體的感覺。 還好磚塊本身是舊的。
那位解說員媽媽特別提及,舊的磚塊和現在新的相比,紮實得多。
|
 |
這扇小窗應該是在座低調樸素的教堂出現才對吧?
|
 |
樓房的側邊及後院。 後院都舖上了大石, 這些石頭有可能就是來自石牌的唭哩岸石。 當然,也有可能就是現地採的砂岩。
|
 |
側牆上預留的門洞
雖然這座屋宇小小的,但當初屋主一定是想著要擴建, 所以四下都預留了可以互相銜接伏筆。
|
 |
屋後的擋土牆
|
 |
與另一側小池子相對應的是一排石檯花架 有注意到最右邊牆上那一排凹陷的洞嗎? 那就是預留若要增建時,新舊建築的磚塊相疊之處。
|
 |
屋子的另一個側面 |
 |
二樓的通氣窗 |
 |
過往連鐵窗看來都那麼文雅啊!
|
 |
一樓的排水孔 |
 |
|
 |
緻密紮實的紅磚
|
 |
屋宇正面
|
 |
屋宇正面二樓的圓窗 |
 |
這大概是用水泥之類形塑出來的松鶴長青裝飾,在正面二樓的小陽臺下方。
|
 |
這個圖案的寓意我就不太瞭了…逐(竹)鹿中原嗎?
|
 |
一進門的大堂有著郭子儀的塑像。 |
 |
正好遇到有郭氏子孫遠從馬來西亞回來尋根, 和在這裏駐點的郭老師討論彼此的親戚關係。 中國人真得很重視落葉歸根啊, 看到這一幕,我也算懂得這個郭子儀紀念堂成立的意義了!
|
 |
|
 |
一樓側房
|
 |
從窗的夾縫看後院擋土牆
|
 |
通往二樓的木梯
這是新的裝設。 我想,屋子荒廢了那麼久,舊的梯子也早就腐爛精光。
|
 |
放在二樓梯口的大水缸,我想應該是用來儲水防火的。
|
 |
二樓一角的凹槽, 解說媽媽說,這是夜晚放蠟燭當夜燈照明的。
|
 |
二樓牆頂的小透氣窗, 加裝了小紗防蚊。
|
 |
聽說這二樓屋頂上頭的彩柱是舊時留下來,可用來吊大燈。
|
 |
這二樓主廳現在做成會議室的模樣, 以前是老爺的主臥房。
|
 |
汾陽堂,還是蔣中正題的呢!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來歷?
|
 |
主臥房的地板過往也有幾片透明的玻璃, 方便主人不下樓就知道哪個客人進到客廳。 現在改用霧玻璃,防止遊客不小心走光。
|
 |
二樓的主間外有個隱藏式陽臺 這樣的設計很聰明, 方便橫向各房間的進出,也能遮風避雨。 躲在牆內看外邊的世界。
|
 |
|
 |
二樓偏間展示著些郭子儀的書法拓片。
|
 |
舊的房子屋頂總會留下個餘裕安裝半透明板子, 儘量利用些微的天光來照亮陰暗的室內。
|
 |
最後來一張應該是最開始的照片
要來「郭子儀紀念堂」最大的障礙應該就只是這道階梯而已了, 爬上去再腰繞短短一段花園路,就到啦! 夠簡單吧? 那就別只是在電腦前看,找一天就出去瞧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