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
小油坑 寒冬的凜風自北壓降, 硫氣孔慣常騰升的水氣轉成匍匐, 伴著即將凋萎的枯芒, 陌陌蕭瑟。 |
![]() |
由百拉卡公路眺望七星山麓的小油坑 小油坑和地熱谷是陽明山國家公園裏較有規劃並正式開放的硫氣孔區, 其餘由南自北, 像是硫磺谷、雙重溪、中山樓、馬槽、大油坑、八煙、四磺子坪、磺山(焿子坪)等等, 都沒有正式開放, 頂多就是讓業者引用溫泉水。 個人覺得這真是種遊覽資源的浪費! 要吸引更多國外遊客, 我相信這些規模不小的硫氣孔肯定是賣點! 因為小油坑大多只冒著氣,地熱谷又僅是熱水塘, 而其他處則白煙硫黃處處,還伴隨著滾滾溫泉, 看起來就硬是吸引人。 |
![]() |
由竹子湖底看由林稍露出一角的小油坑 記得在國小五升六年級的暑假,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地科營。 課程所安排的戶外教學便是帶我們到小油坑。 老師當時解說了些什麼內容,小小的腦袋瓜哪裏記得住, 倒是沿途的景色我還印象深刻。 那時還未打通車行的柏油路, 要到小油坑,得從陽金公路上轉進一條舖著碎石,兩邊皆是箭竹林的小路。 到了主要的冒氣區可以見到整齊清楚的駁坎, 老師提到這裏原本是開採硫黃的礦區, 所以才有些人工開發的痕跡。 想想, 在沒有任何圍欄或是隔離設施, 兩三個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四處冒著燙人蒸氣的不毛之地,還真是危險呢! 換成現在,應該是沒老師肯做這種事了。 |
![]() |
|
![]() |
![]() |
硫氣孔噴出來的蒸氣又熱且帶著腐蝕性, 四周灰撲撲的,寸草不生。 再稍遠些才有特別耐命的芒草活著。 |
![]() |
小油坑的後壁可以見到一層層的火山碎屑 由此可以推測, 當初七星山應該也是多次噴發,分層堆疊,才慢慢長高變胖的。 |
![]() |
雖說硫氣侵蝕力強大, 但還是有些駁坎設施存留到今日。 在這種陡峭土質又鬆軟的地區, 的確要施設大量的駁坎才能創造出足夠工作的平地來。 |
![]() |
![]() |
其實七星山主體被一條東北-西南向的構造線切過, 沿線都能見到冒氣的徵兆呢! 不僅僅是只有小油坑而已。 |
![]() |
由小油坑流下的少量溫泉水 |
![]() |
雨後小油坑冒出的溫泉水 小油坑地底下太熱了, 通常都只有產出蒸氣,沒什麼溫泉。 只有在下過大雨後, 地下水突然大量增加,熱源一時不足以將之全轉換為蒸氣, 才會有較多的溫泉水冒出。 有年朋友阿水打電話向我說他和竹子湖的一位里長約好了要去看小油坑的溫泉水源, 約我一道去, 我這才有機會跨過圍欄,再次進到小油坑裏瞧瞧。 也是里長說明,我才知道原來小油坑的溫泉湧水量一直很不穩定, 都是下過雨後公共浴室才有溫泉可以使用。 |
![]() |
帶著我們勘察小油坑溫泉的里長伯 |
![]() |
利用小油坑溫泉的公共浴室 這浴室位於竹子湖一角, 引水管線牽了頗長一段。 |
![]() |
小油坑溫泉泉水裏混了不少黏土礦物, 看起來白濁白濁, 加上聞起來硫化氫味道又濃, 泡來特別有氣氛。 |
![]() |
登頂七星山有條山徑是從小油坑上方通過, 我走過兩回, 從這俯視小油坑,別有一番風景。 |
![]() |
而在山徑上平視而望, 更可見到連綿的山列,讓人一時以為是身在哪座高山上,而非處在臺北市。 由右而左分別是竹子山、小觀音山與大屯山。 |
![]() |
小油坑下是竹子湖。 這裏海芋有名, 但其實也種了不少紫陽花(繡球花)。 背景那座山嶺便是大屯山。 |
![]() |
大約5年前吧, 瘋臺灣要拍陽明山專輯,問我有沒有什麼溫泉可以介紹。 我本來是推薦大油坑的。 結果正式向國家公園申請時竟被拒絕。 我想園方應該是怕造成太多遊客闖入禁區。 後來我就帶那時我還不知道她是誰的Janet去小油坑, 然後再去一個比較隱密的翠林橋溫泉。 :) |
![]() |
當時和Janet就是量測這一潭溫泉水當範例
|
![]() |
八、九年前,陽明山上的箭竹大量開花枯死, 據說是六、七十年來未曾見過的景象, 報紙還渲染成是浩劫… 可箭竹才沒那麼柔弱, 轉眼間,新植株又重新長滿山頭, 壓根找不到曾經大片枯萎的痕跡了! |
![]() |
這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一張小油坑照片。 就可惜當時手晃了一下,有些糊了! 希望將來還有機會補拍到類似的構圖。 |
影片攝於2014/07/05
|
影片攝於2014/07/05
|
![]() |
小油坑 2015/06/25 15:03 左右發生了小型的崩坍,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