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亮寬敞的鋼構漢堡火車站
德國的新火車站大多都是鋼構, 這應該源自其為工業大國的傳統。 用鋼鐵架成的站體空間明亮寬闊,跨距極大, 在沒有阻擋視線的多餘樑柱條件下, 就可以同時容納十餘列的火車併排, 創造出恢宏的氣勢。 而由鋼組件的細部縱橫與鉚釘設計也能看出德國工藝細緻的一面。
在漢堡車站裏,麥當勞特地留下面對月臺大窗, 讓用餐者可以欣賞火車紛紛入出站的繁忙景象。
|
 |
ICE列車內的餐車
這趟歐洲行我是預訂可跨3國使用的1等艙火車聯票, 其中最高級的火車便是城際特快列車(InterCityExpress,簡稱ICE), ICE是以德國為中心的高速鐵路系統及高速鐵路專用列車系列, 裏頭並附有氣氛不錯的餐車。 一般而言ICE的1等艙並不會客滿,所以我建議不用在上車前另外付昴貴的費用訂位。 若真是遇上所有的位置都被預訂了, 要不和別人搶2等艙,要不就再花些飲料錢來坐餐車的位置,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
 |
漢堡火車站內的商場
漢堡中央車站(Hamburg Hauptbahnhof)是德國第二大城市漢堡的主要火車站, 其為德國最繁忙的火車站,每日服務450,000人次, 是歐洲僅次於巴黎北站的第二繁忙車站。 車站共有8個供長途火車使用的月台、4個市郊火車(S-Bahn)月台及8個地鐵(U-Bahn)月台。 站內亦設有購物商場以及美食街。
|
 |
位於漢堡車站外的青年旅社"Generator"
一直到出發前,代辦的旅行社都仍沒辦法幫我訂到位在車站附近,價格卻又便宜的旅館, 主要是因為漢堡的物價實在太貴了, 車站旁的旅館價格都相當硬。 後來我自己上網查了一下, 倒是有間評價還不錯的Hostel: Generator 他們的位置是不用說了,就在車站馬路對面,大門旁還有處地鐵入口, 雖然得要和另外的人士共用房間和衞浴, 但6人房每人每晚只要臺幣800元(不含早餐但含網路), 算是相當的經濟實惠!
|
 |
青年旅社Generator的一樓接待大廳
這裏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旅客。 Check In的時間是下午3點。 若你提早抵達,或是傍晚才會離開漢堡, 都可以先將行李寄放在一樓有鎖的房間內。 比較不一樣的是,他們在Check In時就先收費了, 且沒有硬性規定要Check Out。 你可以在12點前直接把門卡帶走離開,不必特地到櫃臺前告知。
|
 |
Generator 內的床位
房間內是採上下舖的型式。 其實也有兩人房,只是因為我很晚才上網訂房,所以搶不到。 房內的廁所和淋浴間是分開的, 缺點是都很小,僅容迴身, 最好是利用室友都不在的時候使用。 幸虧我遇到另外5位室友人都很好, 進出門會互相打招呼, 在房內也都幾乎不出什麼聲音。
|
 |
從房間內看到的漢堡車站鐘樓暮色
每晚800元的房間還能享受到這種景觀, 還有什麼好奢求的呢?
|
 |
漢堡車站的地鐵(U-Bahn)月台
漢堡市裏的鐵路系統又分市郊火車(S-Bahn)與地鐵(U-Bahn) 其實我也搞不懂有什麼不同, 因為地鐵也是會跑到地面及高架。
要搭車倒是不難。 只要先辨識出你所要去的站是屬於那一線(用顏色也可以分別), 然後再確定所要前往方向的終點站站名, 就可以藉由列車車廂外所示的終點站站名來決定有沒有上對列車了。
雖然歐洲的習慣是沒有閘門, 沒票你也可以上得了車, 但聽說地鐵會有便衣的巡查人員不定時查票,查到就有高額的罰款, 所以還是要買票,別抱著僥倖的心理。 不過你在車站的自動售票機買好車票後, 最重要的是還要在月臺上的一臺小機器上Activate, 否則該張票還不算是正式啟用!
|
 |
地鐵月臺一景
其實還蠻像臺北車站的火車月臺。 相較之下,臺北的捷運因為新,整體而言明亮多了。
|
 |
地鐵車廂內
漢堡地鐵的車廂空間不大, 略寬於臺北的文湖線。 基本上,我對他們的地鐵系統沒有什麼好或壞的評價。
|
 |
少女堤周邊商圈
這裏是漢堡首屈一指的購物商圈, 人潮來來往往,夜景璀璨, 大部份的精品與紀念品都可以在這裏採購。
|

|
商圈一側是「內阿爾斯特湖」,另一側連通運河。 運河上有有很多向遊客討食的白天鵝。 我第一次在沒有圍欄的阻隔下那麼貼近高雅的天鵝們。
|
 |
漢堡市政廳夜景
這是一棟很漂亮的建築,不論是白天或是晚上,都能帶給遊客不同的驚艷感。 漢堡市政廳位於市中心的舊城區, 前面擁有寬闊的市政廳廣場,用於慶典活動。 在其北側則有內阿爾斯特湖。 我先利用抵達漢堡第一天的晚上來欣賞點燈的市政廳, 隔天再來瞧瞧建築的雕飾細節。
|
 |
市政廳內擁有漂亮噴水池的中庭
漢堡市政廳外觀精雕細琢, 這棟建築外觀以砂岩雕刻為主體, 風格採新文藝復興式樣,內部裝潢則混合了新文藝復興、巴洛克和古典風格。 現在的市政廳建於1886年至1897年間, 取代被焚毀的舊廳。
|
 |
漢堡市政廳中庭噴水池上的勝利女神剪影
歐洲的街邊噴水池看得出來都經過了大投資, 豎立在池中間的雕像或是塑像很端得上臺面。 反觀臺灣一些遊樂區或是社區內的噴水池,一整個就是東施效顰。
|
 |
漢堡市政廳屋頂上的建築細節
|
 |
漢堡市政廳背面
只能說,銅綠色的屋頂與灰黃色的砂岩, 實在極配蔚藍的天。
|
 |
漢堡市政廳內由16根石柱撐起的大廳
這個部份可以讓人自由進出,免費參觀, 體驗歐式建築的豪奢氣派。
|
 |
廳內精工的鑄鐵壁燈
|
 |
漢堡聖彼德教堂
教堂在歐洲每個市鎮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築, 在漢堡最重要的便是這座聖彼德教堂。 因為連續看太多座教堂了, 這裏我就沒有特別再進去感受那股肅穆的宗教氛圍。
|
 |
聖彼德教堂旁廣場休閒的人們
適逢星期六,街上見到很多閒適的在地人。 他們坐在廣場置放的桌椅聊天, 不見得有點什麼飲料、餐食, 就是一派自由自在,享受著天清氣爽的週末。
|
 |
市區盤繞的雙層黃色公車
我喜歡坐在第二層, 居高臨下地欣賞這個城市的街路風光。
|
 |
市區盤繞的雙層紅色公車
總是要用這些鮮艷的顏色, 公車才有活力, 才能襯托出屬於一個城市的觀光氣息。 臺北市的公共交通系統用色就顯得相對保守謹慎,不夠吸引人,無法成為都市的風景。
|
 |
纖細優雅的路燈
城市的美學素養,也能從路燈造型這種地方顯露。 我一直覺得臺灣目前所推一鄉一造型的路燈, 其實蠻土氣的, 硬要在燈柱上塞進當地名產,其實並不好看啊!
|
 |
路邊的充電腳踏車
我們目前有U-bike就覺得不錯, 但是德國已經開始推行電動腳踏車了。 電插頭的格式又是另一樣, 所以別的設備想要偷電也難。 椅背上的城堡是漢堡專用的, 在很多設施上都能見到。
|
 |
漢堡港尾端,運河頭的紅磚建築
|
 |
市內運河
這條運河可以連接「內阿爾斯特湖」與位於易北河上的漢堡港。 畫面終點那一排具有斜屋頂的建築就是位於「內阿爾斯特湖」一側。
|

|
內阿爾斯特湖
|
 |
運河旁的紅磚倉庫區
這是位在市中心南部運河畔的一處歷史超過100年以上的紅磚倉庫區。 這裏商業行為比較少, 但是很值得來散步,享受屬於19世紀漢堡港的氣氛。 也可以選擇乘坐遊船,仰視羅列兩側高聳的建物。
|
 |
尼古拉運河旁仿荷蘭式的屋宇
逛到這個區塊,還以為自己又來到阿姆斯特丹了呢!
|
 |
漢堡港
漢堡雖然是全德國最大的海港城市, 但其實他是一座落在易北河河口往上游100公里的河川港口。
|
 |
停在港口內的前蘇聯U434潛水艇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核能潛水艇, 也開放內部給遊客參觀。 不過,我沒時間也沒錢進去瞧瞧。
|
 |
漢堡港旁的假日魚市場
這個魚市場可是星期日早上5:30到10:00才有。 我很幸運,在漢堡兩天,剛好就遇上星期日, 所以就透早來瞧瞧。 雖說是魚市場,但其實水果、植物、衣服…什麼都有賣, 應該稱之為假日市集比較合適。
|
 |
魚市場裏賣礦物標本的小攤
連礦石都有賣了, 我當然特別停下來瞧瞧。 只是售價比臺灣貴了不少…自然下不了手。
|
 |
街頭賣藝人
整個歐洲,只要是稍熱鬧的地方都能見到街頭藝人。 他們也是要有證照的, 否則抓到也是要被罰。
|
 |
購物拱廊
這裏是漢堡最大的一間購物中心, 聚集了各式各樣的商店與美食, 可以讓人消磨一整個下午。
|
 |
窗影裏路人
後記:
我只在漢堡這個城市待了兩天,走馬看花似地逛,在腦中留下粗淺的印象。 大體而言,他是一個新的城市,充滿活力,但相對而言古蹟也較少。 多虧了有河港的加持,再添上運河的穿梭, 不然老實說,是有些單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