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瑞穗溫泉附近稱『高葯』,阿美族語為『山貓』之意,
因此地位於虎頭山南麓,以山貓多而聞名。
這裡原為阿美族的住處,因山洪沖毀耕地而遷居至海岸山脈西側。
阿美族離開後,泰雅族前來定居,稱此地為『伊亞夫可樂南』,
其意為狹長陰翳的土地,簡稱『埃夫南』。
之後,相繼有太魯閣之泰雅族及卓溪鄉之布農族陸續移入,成為二族集處之地。
1919年(大正8年)3月,
日本警備線勤務的警部補下出氏在追趕潛出警戒線之外的原住民時發現了這處溫泉。
翌年(1920)3月,
日人選擇在瑞穗驛西方紅葉溪支流附近一帶的瑞穗村臺建上開始籌建警備人員浴場,
並於1921年3月落成。
後由花蓮港廳於4月時,利用公共衛生費1,670圓興建浴室,
經營公共浴場,屬木造民家式樣建築。
1921年12月,又籌建警察療養所,半年後(1922年5月21日)落成。
這處療養所由當時臺灣軍司令官陸軍大將福典雅太郎親筆揮毫題匾,
將之命名為「滴翠閣」。
以上這些建物所在地就是現在「瑞穗溫泉旅館」的前身。
我唯一能辨認的,大概就是入口處的階梯了。
此溫泉在日據時期係為警察度假招待所,後改為肺病調養所。
因水質極佳,早期即成為旅遊盛地,每到假日人潮攜攘,絡繹不絕。
又因浸泡過該溫泉的夫妻生育男孩的機率高,所以生男之泉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