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平面圖

林本源庭園俯瞰圖(取自遊園摺頁)

板橋林家的「板橋別墅」(亦稱「林本源庭園」、「林本源園邸」,俗稱「板橋林家花園」),
是臺灣名氣最大的中式庭園,
在民國74年8月經內政部指定為園林類的第二級古蹟。


「林本源園邸」的創建年代,有著各種不同的說法。
一般推測在咸豐三年(1853)時,
林國華與林國芳兄弟在此先建三落舊大厝,
而後為了教育子弟或應酬賓客,
可能陸續建造了汲古書屋及其他方亭、樓臺。


光緒元年(1875)至光緒四年(1878)間為林維讓當家做主的年代,
此時應該又增添了若干建築,
包括了定靜堂、來青閣、開軒一笑、香玉簃等。


光緒四年(1878),由林維源主持家政。
由於他已經遷陞太僕寺少卿,並擔任全臺撫墾總局幫辦兼團練大臣,
便在光緒十四年(1888)開始大興土木,進行整體規劃庭園。
至光緒十九年(1893)庭園大功告成,
「林本源園邸」成了臺灣園林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作。

日治時期,主持家業的是林鶴壽,
「林本源園邸」仍是臺灣最耀眼的庭園,一些重要的活動,也在此舉行。
像是昭和八年(1933)的「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
林家庭園便被選作展覽會場之一,
開放社會民眾入園觀賞,留下了不少紀念照片。  


民國三十八年(1949)政府遷臺,
由於百廢待興,
林家庭園部分提供出來供民眾暫住。
只是到了民國六十年代,
非旦沒有回復原本的面貌,
庭園還成了雜居百餘戶的大雜院。
在古蹟保護的概念逐漸倡達之際,
社會各界開始有了呼籲整建的聲音。
經多年努力,
林家花園終於在民國75年(1986)12月修復竣工,
次年元旦正式開放。
後來在民國89年(2000)6月時再度封園進行修護,
而於民國90年(2001)8月重新開園至今。


雖然以嚴格的眼光來審視,
整建後的林家花園僅能算是模仿的古蹟。
不過,
閒暇時倒是可以來這邊走走,
體驗在臺灣難得有的中國古典園林意趣與清幽。

 

這次因為路過,匆匆地進到林家花園,
也稍稍領略了他的美麗。
我應該還會再專程安排一趟,
希望能再細細玩賞這匯集中式庭園概念於一爐的小巧園林。


 

來青閣

「來青閣」


來青閣當年為招待賓客住宿之處。
登樓眺望,
近處之平疇田野及遠方大屯觀音皆收眼底,
正如宋朝王安石之詩: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故名「來青」。

來青閣聳立在庭院的中央,
鄉人又以繡樓或梳粧樓稱之,
當年是作為貴賓下榻之所。

此閣一樓為磚砌,
二樓則採用了珍貴的楠木與檜木、樟木,四面開窗。
再加上雕飾處處,簷牙高琢,
華麗為林園建築物之冠。
屋頂採歇山式,飛簷高昂。

閣前有一戲亭,
其上橫額題曰:「開軒一笑」。
林家當年邀請戲班子,
觀眾僅自家人及貴賓,人數不太多,
因此戲亭十分小巧。

來青閣兩側庭院繞以雲牆,
牆上開各式別緻漏窗,
院內又置石雕花椅,
盆景處處,
是個清幽所在。 

 

木獅子及垂花

倒爬獅

上頭那隻有著神奇吸力可重直踏在木柱上,頭朝下的獅子俗稱就是「倒爬獅」,
也叫「豎柴」。
下頭那朵蓮花狀的刻飾則稱為「吊筒」。 
吊筒是不落地的柱子,兼有構造及裝飾雙重的作用,
「豎柴」主要的作用則是用來封閉吊筒外側的卯口。
因榫柳從上而下壓入套住,故稱為豎柴。

這組吊筒及倒爬獅應該只算中等,稱不上精緻,
然而與現在新蓋的廟宇都是用水泥灌模相比,
已經是十分地難得了。

 

 

三落大厝側面
 
三落大厝屋脊剪黏

在三落大厝,
屋脊上的剪黏藝術十分精彩。
各式各樣手工精巧的圖案,
象徵了不同的吉祥寓意,
期能給屋主帶來更福祚綿綿的未來。

 

 

三落大厝後院
喜歡已故畫家席德進所繪的臺灣鄉間瓦屋景觀,
稍稍暈開的暗紅色塊,
配上前後景起伏的綠色山巒、大樹。
在他的畫作中,
臺灣的農村顯得水氣豐沛,
沉靜卻飽含著生命力。


可惜林家花園的三落大厝有些像是失根的蘭花,
周遭環繞的廉價高樓完全無法搭上這棟傳統建築的典雅。
落在塵泥上的珍珠,
還是美,卻已不對味了。


我好不容易從三落大厝的背面拍了張閃避掉現代建物的照片,
彷彿還可聽到三輪車從一旁拖拉的聲響逐漸遠去。


 
三落大厝磚牆面

三落大厝的磚牆設計得繁複而不雜亂。
在一統的色調中,
用火窯中自現的斑駁紋理做為格調更高的裝飾。

 

三落大厝邊牆

三落大厝的規壁(山牆)

 

榕蔭大池

榕蔭大池旁的灰泥假山


蘇州園林假山喜歡用奇詭的太湖石來砌,來堆疊。
也不清楚是不是因為臺灣不出產這一類的景石,
板橋林花園的假山是直接用灰泥,仿國畫裏會有的大山塑出來的。


有些人不喜歡這樣直接人工味的假山。
我倒是覺得還好,
反正都知道是假山了,
這樣做倒有種直接把國畫搬移成現實景觀的趣味。


榕蔭大池對疊亭

榕蔭大池

  

疊亭

疊亭

 

斜亭

斜亭

 

方鑑齋及池中小戲臺

方鑑齋後水池上的戲亭


在紅樓夢第40回裏,
會享樂的賈母正帶著劉姥姥逛大觀園,
遠遠地傳來音樂吹打聲,原來是從蘇州買來的十幾個女孩正在練習。
賈母想著反正都要演奏,乾脆叫來表演表演。
她命令道:「就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著水音更好聽。
回來咱們就在綴錦閣底下吃酒,又寬闊,又聽得近。」


不知林家花園這戲臺是不是也藉此得了靈感,
特地建在清冽的池水之上。


來青閣迴廊

廻廊

 

石雕窗櫺蝙蝠

石柱窗欞上所雕的蝙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