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萬大南溪溫泉的主源頭
萬大南溪溫泉位於南投縣的萬大南溪上。 這個溫泉綿延的範圍約有一百餘公尺, 主要的湧水口是位在溪邊的一處山壁洞中,洞深約4米,高約2米,相當特殊。
這個溫泉我到過兩次。 頭一回是利用元旦假期,連同萬大北溪溫泉一併探訪。 第二次則是我首回正式開隊,帶大堆朋友去野溪溫泉玩。 大家是都很盡興,但我還是覺得壓力好大。 怕溫泉不賞臉被埋了,也怕出了什麼意外(畢竟是在滑溜的溪谷中), 因而後來也沒第二遭了。
因為熱蒸氣上升積聚在石洞中,不會馬上被風吹散, 我們進到洞裏迎面便是一陣溫暖潮溼。 不知道在嚴寒隆冬中會不會有受凍的小動物跑進這兒來取暖? 這讓我記起之前在台東轆轆溫泉紮營的有趣經驗。 因為營地旁就是溫泉, 晚上躺在睡袋裏都能感受到地面傳來的熱量, 所以即便當天有寒流來襲, 身子可一點也不覺得冷。
有不少山友都是從能高安東軍切萬大南溪溪谷下山,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機會走這種行程。 要到南溪溫泉,還是先乖乖地從奧萬大進去就好, 輕鬆又愉快。 只要能習慣走岩床, 包準你覺得怎麼才開始邁步,一轉眼就到了。
|
 |
調整池
奧萬大水壩在那時(2005)就已經幾乎被土石給填滿, 但取水口還是勉強發揮作用, 攔截住枯水期不多的溪水送往下游。 照片裏是輸水道上的調整池,就在步道旁。 池水很深很清,映著天光,現出吸引人目光的蔚藍色。
|
 |
金屬螞蟻
走著走著,突然發現步道一旁的欄杆上有隻螞蟻進進退退,在四處逡尋。 仔細一瞧,牠的身上閃著金屬光澤, 該不會是隻來自未來的機器小螞蟻吧? 我倒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品種呢!
|
 |
很像是工藝大師吳卿的系列作品中的黃金螞蟻
吳卿的金雕作品很有名,曾在遠企設有專櫃販售。 但因為材質是光燦燦的黃金, 又得加上精致的手工技術和工藝師的名氣, 價格自然不菲。 聽說光是一隻重量1g的小小螞蟻就值新臺幣28,000元。 讓人咋舌。
|
 |
萬大南溪入口的峽口
走來頗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裏「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的神祕感。
|
 |
峽谷
萬大南溪在與萬大北溪匯流前的一段是峽谷地形, 湍急的冰水收束在狹窄的水道中,四處水花飛濺。 很難想像,就在這段緊迫彎曲的河道上游, 溪谷竟是寬廣開闊的。 每當颱風暴雨之際, 大量渾黃夾帶巨石的泥水由上滾滾衝下,卻硬是被攔阻在這段峽谷後, 也因而累積出更懾人的暴發力,將更多砂石推向下游, 輕而易舉地將奧萬大水壩給填平。
要能抵抗經年激流碎岩的磨蝕而堅守當關的峽谷角色, 這段岩層也必須夠硬實。 的確,在板岩帶中,這附近出露了更多緻密的變質砂岩(中間還夾了不少石英脈), 擔負起抗流耐擊的角色。 此一岩層特性向北延展, 所以在萬大北溪同樣見得到一道又窄又深, 其後接著平坦河床的峽谷。
從上頭照片中可以瞧見溪流兩側的岩層傾斜的角度無法匹配。 因此溪水在流動之處,很可能就是斷層通過的地方。
|
 |
勇敢下水的大腳丫
峽谷真得縮到了個極致, 兩側滑溜的石壁陡直向上, 除了著頭皮跨進水中逆流前行,也沒別的選擇, 頗有入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感。 因此想一探萬大南溪溫泉,也就僅能趁著冬季枯水期前往才有機會。 豐水季節別說想突破這類似遊樂場裏滑水道的地形了, 我看連溫泉自個兒都淹沒在滔滔泥水中。
總是有朋友會皺著眉頭問我說: 「這麼大冷天的,穿著羽絨外套都還不免縮頸搓手, 泡在冰水裏溯溪?瘋了不成?」 我曾在強烈寒流來襲,平地溫度僅有六、七度的時候走恰勘溪前往二子山溫泉, 即使半身都浸到水中了, 感覺是舒服暢快。 那是因為走在溪床上不免跳上跳下,渾身暖得幾乎會流汗, 剛好能利用溪水冷卻一下。
|
 |
眼前無路想回頭
喜歡登山的人一定都曾有這樣的心情, 迢迢山徑蜿蜒在前方,既陡又滑的, 肩膀已經給背包壓得發麻了, 而山頂目的地還不知要走多久呢! 想到回程還得再經過相同的路,心底就不免嘀咕: 假日好好地待在家中喝飲料、看電視不是很舒服嗎? 幹嘛自找麻煩到這尋苦吃啊?
溯溪時遇到這種深水激流時, 心情同樣沮喪。 畢竟並非專業的溯溪攻擊手,缺乏各式各樣突破困難地形的工具裝備。 當受能力所限只能撤退時,那種不甘願的低潮真是讓人難以忍受。 初見萬大南溪這處石門地形時也不免一驚! 眼前就已經無立足之境了, 即使僥倖搶過,後頭接著又會是什麼樣的挑戰呢? 到底有沒有機會一親溫泉的芳澤啊?
總算是老天保佑, 伸腳進水探探,溪底竟有塊凸起的大石, 踏在其上,身形立刻高出半截。 我雙手扶著石壁一拐,也就翻過這道水彎了。
|
 |
關關難過關關過
在與急湍地形奮戰之際,心只專注於當下, 小心感受腳下溪床滑溜程度, 隱隱用著力,抵抗奔騰傾瀉的流速。 而事過境遷,回頭一望, 才發現倒底也走了那麼曲折美麗的一段。
|
 |
扶持的友情
朋友程翔行動有些不便但熱愛野溪溫泉。 大部的溫泉露頭藏在深谷之中,他無法抵達, 萬大南溪溫泉路徑也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路程短,所以他放膽一試。 大家幫著他,在困難之處扶他一把,齊向目標前進。 戶外活動可以享受自然美景, 更可體會互相依賴的溫暖。
|
 |
崖壁上乳頭狀的侵蝕紋樣
在溪床上的砂岩層常可見到類似的侵蝕現象與構造。 溪水沿著順向的岩層流動,磨蝕出光滑的曲面, 到頭來再拔除末端的岩塊, 成了一個個乳頭狀的疙瘩。
走在溪谷中雖有不少人覺得景色大同小異, 我卻喜歡稍留點心思來觀察這些同中之異。 這是上蒼、是造物主耍的一些有趣小把戲。
|
 |
崖壁倒懸
溪流轉彎之處會有攻擊側以及堆積側, 這在國中的地球科學課程中便教過了。 而這面位在攻擊區倒懸的崖壁一方面清楚地顯示出溪水挖掘磨蝕的力量, 另一面證明了此處岩石的緻密剛強。 都斜傾到遮天了, 還依舊堅強不倒。
|
 |
佈滿石英脈的岩壁
|
 |
滲汨的溫泉
愈是剛硬的岩石受到外力作用下(或是外力消失後)碎裂的程度愈明顯。 另一種柔弱勝剛強的明證。 也幸賴有這樣具裂縫卻又耐侵蝕的岩層存在, 熱騰騰的溫泉水才有機會由深處一路上湧,不半途咽了氣。 只是有時目標過於分散,火力無法集中, 溫泉只能溫溫吞吞滲流,完全無法利用。
|
 |
|
 |
阿鎧和萬大南溪溫泉主露頭
阿鎧是我戶外活動的好夥伴, 南部的溫泉及大山他幾乎都跑遍了,是個精力旺盛的好咖。
他見到此處熱泉湧溢的山洞主源頭, 連忙鑽進要我幫他拍張照留影。 我想我手邊拍他的照片已經夠出一本專冊了吧?
這溫泉水裏鐵質含量頗為豐富, 流經之處都沉澱下棕紅色的膠狀物,特殊,也很吸引目光。
|
 |
|
 |
|
 |
碳酸氫鈉析出
有些溫泉露頭常能見到白色粉末的析出, 像是石壁上長了霉,或是一朵朵冒出的袖珍的蕈菌。 好奇心驅使下,我剝下一些帶回化驗,顯示結果其主要成份為碳酸氫鈉。 這應該是飛濺的溫泉水在蒸發後所留下的礦物質, 也證明溫泉的確和一般清淡的泉水不同。是富含礦物質的。
|
 |
萬大南溪溫泉池
在頭回到萬大南溪溫泉, 地形的限制下無法築池泡湯。 第二次再來,倒是溫泉水水量大減,幾乎不湧出了。 當時同行的阿豪不死心,在沙灘上找著一絲熱源就拚命往下挖。 有志者事竟成,一池雖髒了些卻十分舒適的溫泉就出現了。 就希望下次再來時能遇著湧量大又容易築池的好湯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