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泉三毛故居旁有片滲水山壁,上頭披覆層層疊疊的鐵線蕨,
細緻華麗、綠意盈眼,是我理想中的壁立植栽。
鐵線蕨,鐵線蕨科(Adiantaceae)鐵線蕨屬(Adiantum),
又有個很夢幻的名字:少女的髮絲。
原產地據說是亞熱帶和熱帶的鈣質土及石灰岩地區。
臺灣野地也有,甚至在都市的潮溼壁腳和溝渠邊也不能算少見。
鐵線蕨其實又分許多種類,葉片造形各異,
但都市常見的,似乎都長一個模樣。
因其外形柔美,深具觀賞價值,所以園藝界大量栽培販售。
只是大部份的人興冲冲買回家後,擺不了多久,
就見她漸漸地乾枯凋萎,一去不回。
鐵線蕨喜歡通風好的環境,
週邊空氣的溼度其實不用太高。
但是他根莖又不能缺水,需有持續滲滴或是毛細濡溼,
而非淹灌的潮溼介質。
所以一般在家中比較難提供如此適當的環境。
反倒是牆角、水溝邊符合他們生長的條件。
|
|
|
|
攝於臺大舟山路一旁牆根下的鐵線蕨
鐵線蕨為多年生,根莖短小,密被著褐色披針形鱗片,
下面還密生著鬚根,緊緊攀附著生的壁面。
株高通常約 15至40 公分,葉叢生。
葉柄長而細弱,紫黑色帶著光澤,這也是其得名的緣由。
葉片則呈扁薄卵狀三角形,外緣有淺淺的裂痕。
|
|
鐵線蕨喜歡生長在潮溼遮蔭的環境之下
|
|
在嘎拉賀溫泉旁岩壁有一大片自生的鐵線蕨,
蒼翠欲滴,美得另人移不開目光。
在臺灣的山林裏有那麼多的美好,
就等著我們願意投入其懷抱,
靜下心去發現。
|
|
|
|
還帶著點嬌羞的微捲嫩葉
|
|
附著石槽的墨絲
實話說,我也曾試著養過兩次鐵線蕨,都慘遭失敗。
這回看到辦公室的水溝旁有幾株,就想著再嘗試一遍。
不過,事先的準備工作就比較費神了。
一般的園藝書籍總是會說在花盆下墊個水盤,或是時時噴霧,
如此就可讓鐵線蕨生長茂盛。
但誰有那個精神去時時關照她?
而且,墊個水盤,也沒多大的用處,
只要吹過來的風是乾的,仍是不成。
要是澆太多水,根部呼吸不了,也是只能步入死亡一途。
那怎麼辦?
我只好先仿製一個類似水溝的環境了。
在陽臺上照得到光的地方我放置了個石槽,
石槽內的淺水中先丟些超耐陰的墨絲。
墨絲可以完全在水中生活,是水族箱內不可或缺的背景水草。
不過時日一久,他們仍會逐漸附上石壁,伸出水面,長成一片綠毯。
有了這些出水的墨絲,靠著毛細現象,
水份就會自然地擴散到石面,
創造出一個溼度高卻又不至於淹在水中的微環境。
等了兩個月,靜待墨絲展佈後,
我才將一段從水溝邊拔下,帶著幾片葉子的鐵線蕨根莖,用黑色黏土壓在石槽邊上稍離水面處。
這樣再過了一個月,幾枝新的葉子就冒出來了!
將黏土撥除,我更發現鐵線蕨已將自己緊緊抓在石上了呢。
有了墨絲的幫助,
接下來我還想再試著在石槽邊植上青苔與翠綠的鹿角苔。
或許一個迷你的生態小池就可以如此發展起來呢!
就慢慢經營囉!
|
|
我種的,冒出新葉片的粉綠鐵線蕨
|
|
養在陽臺石槽旁上的鐵線蕨。
湊近拍才發現,葉型和銀杏頗類似呢!
|
|
|
|
石槽邊逐漸漫延的鐵線蕨
|
|
2015年3月
和上一張照片隔了兩年,
石槽上的鐵線蕨愈長愈好囉!
|
|
鐵線蕨葉子
有時候成長得不那麼順利,
反而增添了花紋,更具美感。
|
|
錦安街門柱上的鐵線蕨
我想,一旦適應了環境,鐵線蕨也是能夠耐旱的。
就像這一株生長在門柱上頭,就算只能靠著雨水,也是活得生龍活虎。
|
|
雨中的鐵線蕨
|
|
當然鐵線蕨的種類款式多樣…
一時也難以一一認清。
上頭這張照片裏的前端兩片葉子合併起來能成為一個圓,不就挺可愛的嗎?
我是在台中科博館大溫室裏拍的,
找不到名牌,所以不知道怎麼稱呼。
|
|
台中科博館大溫室裏拍的另一種不知名的鐵線蕨
|
|
將葉柄拉近點瞧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要叫做鐵線蕨了…
還真得是很像鐵絲呢!
|
|
鐵線蕨開始長孢子囊囉!
透過鏡頭近拍,
這才發現:
孢子囊是由葉緣延展翻轉包覆而成的呢!
真有趣。
|
|
孢子囊轉成棕色,
應該是成熟了。
一旁開始有成熟小孢子粒逸散出來。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