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28國家紀念館
位在台北市南海路54號的「228國家紀念館」 


這棟典雅安靜的三層樓建築是興築於西元1931年(昭和6年/民國20年),
由當年總督府營繕課課長「井手薰」所主持設計。
建物一開始命名為「臺灣教育會館」,
主要為發行臺灣教育雜誌及推動國語(日語)及皇民化運動。
後來曾短暫做為臺灣省議會之集會場所,
之後再由美國在臺灣新聞處租用。
民國95年(2006)7月,行政院核定本建築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址,
並於民國100年2月28日正式開館營運。


228國家紀念館正面

就讀高中的年代,我每天上下學總要從前頭走過。
當時只覺這棟建築戒備森嚴,一副凜然不可侵犯之姿,
耳聞是美國人在使用,心裏也就沒有特地留意。
現在想想,還真是狐疑不解,我高中時腦袋倒底都在運作些什麼呢?
書沒唸好,社團也稱不上玩得專心,
一整個渾沌不清。
現在只能自己勉強找個解釋:
整個建築全被長得過於茂盛的茄苳樹嚴密遮掩,
要被注意到也很難啊!
所以高中時才會視而不見。
嗯…一定是這樣沒錯!


基本上,我很喜歡那環匝四周的大樹,
唯獨對那棵不偏不倚立在大門口的有些意見。
因為種的位置不對,整個建築最美的部份都被掩蓋了。
實在應該另找個位置遷移一下才好。


228國家紀念館大門

這個路過的高中生可能就像我當年一樣,
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小圈子裏,對外界的感知很薄弱。
天那麼藍,太陽照得土黃磁磚熠熠生輝,
多麼美好的假日下午啊!
而他一徑低頭,匆匆地走過馬路。

228紀念館大門側面
藏在大樹後的入口
 
228紀念館側面人行道
建築兩旁都是這樣的茄苳林蔭道,
漫步其中很有異國的情調。
那一排新設的椅子也很貼心,
我特地選了張坐下,閉眼感受光影在微風中緩緩的晃盪。

 
228國家紀念館外的迴廊
入口大門兩側有迴廊。上頭是陽臺,可惜這次來訪並未開放。

 
228國家紀念館側門
側門

這是228國家紀念館辦公區的側門,
同樣是管制區,並沒有開放通行。
但是我很喜歡這一天陽光灑落形成的陰影線條,
尤其是那特大的雨遮,讓這一扇古樸的木門添上了家的安穩感。
 
228國家紀念館側邊窗
特長的窗戶

228國家紀念後園
後院裏的小巧日式水池,用馬達循環做出瀑布飛泉,水聲潺潺。

228國家紀念館後園
我很喜歡在紀念館後面這一片做出坡度的草皮。
以前不知道是些什麼建築佔據此地?我完全沒有印象。
只知眼前那棟框了紅邊的玻璃帷幕大樓是郵政博物館。
在這,可以隨意地找個平臺坐下,
欣賞不時飛下啄食的麻雀。
雖然一旁重慶南路的車聲喧嘩,園裏自有一股靜謐。

 
228國家紀念館內梯廳
228國家紀念館內部最令我驚艷的就是這梯廳,
轉折而上的樓梯真是氣派非凡!
扶手壁上鑲嵌的磚飾花紋也順應著不同位置而有不同的角度。
那兩盞從屋頂垂下的水晶吊燈則是新品,
裏頭由一朵朵白色的百合組成,
是228的象徵。

228國家紀念館內部會客室
進大門後一樓左側的會客室

228國家紀念館南側展廳
二樓是主要的展覽區域

在228國家紀念館的二樓有南北兩翼展區,
裏頭的大跨距無柱式的空間很吸引人。
至於展覽的內容當然都是屬於大時代的悲劇。

臺灣人在光復後,真是受到了不少外來政權的欺壓。
說來是很可憐,
但臺灣人對原住民不也一樣蠻橫嗎?
說穿了,在那個民權意識不發達的年代,
誰弱勢,誰就倒楣,就比拳頭罷了。

或許是長相,也或許是口音,
不少人都會直覺認為我是外省人第二代,
我指導教授還以為我有日本血統哩!更誇張了。
其實我父母兩邊家族都在臺灣住了不曉得多少代了。
只是小時候我的媬姆是外省人,跟著他們學講話,
才讓我反倒是臺語不輪轉。

那些在228事件裏遭受苦難的人和其後的家庭,
真是讓人不捨,
也讓人深刻感受到那個時代各式衝擊匯集在臺灣所造成的不協調與對立。
只希望這樣不幸的展出,
能讓我們學到的是避免重蹈覆轍,
而不是只是挑起族群的壁壘。


228國家紀念館紀念人像
 
228國家紀念館陳澄波行刑際穿衣
在228事紀念不幸獻身的臺灣著名畫家陳澄波受刑時所穿的衣服。
我倒是覺得有些奇異,為什麼有彈孔卻沒血跡?


前人的犧牲後人的教訓
不少人似乎把祭臺當成了許願樹在綁自己的留言。
不過,我還是發現了一則頗讓人有感觸的話:前人的犧牲,後人的教訓。
這應該就是228國家紀念館成立最大的目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rt 的頭像
    burt

    生活多寶格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