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磚所建成的美麗布萊梅中央車站。 畫面中切割藍天的是交錯縱橫的電車電線。 是美景還是破壞畫面, 就看你怎麼想了。
|
 |
|
 |
這磁磚壁畫彙集了布萊梅這座河港城市主要的代表象徵。
|
 |
由中央車站前往布萊梅舊市區的路上會先看到這座荷蘭風車。 這趟歐洲行,我雖在荷蘭待了幾天,卻總抽不出時間去瞧風車, 在這裏總算是親眼見到了。
|
 |
看到設置在徒步區中間的動物銅像, 不管是大人小孩都童心大發, 總要坐上去拍個照,得等上一陣也無所謂。
|
 |
|
 |
提起布萊梅, 大家腦海裏應該就會浮現格林童話裏的故事「不萊梅大樂隊」吧? 故事的主角是想前往布萊梅成為音樂家的驢子、狗、貓與公雞。 雖然故事的結尾他們並未真得抵達布萊梅…
這不萊梅大樂隊的銅像位於市政廳建築的左側, 周邊總是排滿等候與之合照的遊客,絡繹不絕。 聽說只要摸過驢腳就能獲得幸福, 所以銅像就擁有四隻格外閃耀光亮的蹄子。
|
 |
遊客們熙攘穿梭的市集廣場, 不時還有叮噹作響的電車通過, 一派歡慶熱鬧景像。
|
 |
這棟市政廳建於1405年至1410年之間, 建築主體採哥德式, 但完成於200年後的立面則是屬於文藝復興樣式, 大器中帶著一股典雅氣質, 堪稱是北德最為重要的建築之一。 這裏也是舉辦官方儀式或是季節典禮等活動的場地。
|
 |
|
 |
|
 |
佇立在市民廣場的羅蘭雕像象徵和平與權力。 傳說只要有這雕像守護的一日,布萊梅就能夠座是自由的漢薩城市。 而且,還備有一座可以替換的孿生品, 所以即使這座受到損害也沒關係。
|
 |
位於廣場一角的聖彼德大教堂擁有兩座高聳的尖塔。 粉綠的鐵皮屋頂襯著藍天非常顯眼。 這座建堂從1042年開始建造, 聽說最古老的部分是東西兩側的地底教堂, 還存放有木乃伊。 可惜這次沒有開放。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 我去臺北故宮參觀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夫人辛追的葬具和陪葬品特展。 當時這個展覽相當轟動,大排長龍。 我等了很久,緩緩往前移動, 好不容易才總算踱到了雖然歷經近二千年仍保存完好的辛追遺體前。 這時,走在我前頭的兩位高中女生私語聲傳入我耳中:
真是的!好好一個週末,我們幹嘛排那麼久來看個死人啊!
哈!當下差點沒笑出聲來。
|
 |
|
 |
|
 |
布萊梅還有一條遊客必訪的貝特西街。 這街全長僅100公尺,又窄, 但卻塞進了電影院、劇場、美術館、賭場、精品店以及咖啡館、餐廳等。 其實這條街是咖啡商羅塞理烏思為了重現中古世紀的街道景致才打造出來的, 入巷處還有份貼金的浮雕像。
|
 |
|
 |
這街有處特別景點, 便是用麥森磁器燒製成的組鐘。 時間一到就會啟動,奏出音樂。 而一旁還有個會隨音樂更換畫面的機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