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到波茨坦, 我腦中只出現以前在歷史課學過的「波茨坦宣言」這一詞, 還完全回憶不起來宣言的內容是些什麼。 到了德國, 才發現這應該是個不錯的旅遊點,起碼有座無憂宮, 因此安排了一天到這裏瞧瞧。 只是波茨坦的中央車站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不是古蹟, 單調的建築著實並沒太突出的特色。
|
 |
出站,藍天中飛過一群人字雁。 我也好想像那在天際翱翔的大雁, 乘著風, 順著季節變換, 拜訪世界不同的美麗角落。
|
 |
由波茨坦中央車站要到無憂宮挺方便的, 站前就有班次密集的公車。 我購票上車,坐了大約20分鐘便看到這座荷蘭式風車,代表無憂宮也就到了。
|
 |
風車下有個長笛樂手街頭藝人, 他看到東方面孔就會吹起梁祝的旋律。 在異鄉聽到熟悉的調子,總會有種親切感。
|
 |
|
 |
|
 |
|
 |
|
 |
雖然這葡萄沒有好看的賣相, 不是纍纍成串,泛著動人的紫光, 卻帶給我一股小農私種的幸福感。 是適合親自採摘, 不用洗就能丟入口中品嚐的甜蜜。
|
 |
波茨坦(Potsdam) 無憂宮
第一眼見到盛名的無憂宮, 有一種不過爾爾之感。 因為一字形的長條建築外部並沒有華麗繁複的裝飾, 甚至透著一點單調。 及至走下那層層的葡萄階地, 越過噴水池進到高聳樹木羅列的引道上, 回頭才見到她的典雅美麗之處。 果然,建築也是要借力使力,才顯得更有氣勢。
|
 |
|
 |
|
 |
|
 |
波茨坦無憂宮 庭園噴水池旁的大理石雕像
圍繞在噴水池週遭的雕像可都真是傑作啊! 神態、比例、肌肉與衣飾小節, 一切都可細觀,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
|
 |
無憂宮噴水池畔 享受溫暖太陽光的小麻雀
小麻雀們或聚或散,吱吱喳喳一片吵噪。 但他們還是有著共同的目標, 那就是沐浴在冷冽空氣裏的溫暖太陽光下。
|
 |
|
 |
|
 |
|
 |
|
 |
無憂宮花園草地冒出一朵又一朵藍中帶淺紫的花朵, 晴空下閃爍飽滿光澤,吸引著我的目光。 球莖類的植物常在出其不意間抽芽,迅速開出花來, 然後才好整以暇地用不起眼的葉子捕捉陽光, 孕育下一季的燦爛。 這是我喜歡的生命模式。
|
 |
這是一座位於橘宮坡下的噴水池, 後方圍著高臺, 兩道弧形石梯左右包抄而下, 大氣恢泓,甚具皇家氣派。 高臺下方又鑿有三座穹洞, 增添了視覺景深的變化, 讓人想一探究竟。 我很喜歡攀生在洞外側的那片爬牆虎。 深秋泛紅的葉片隨著輕風微微地翻揚, 是一幅能撫慰人心,安定心神的圖畫。
|
 |
在臺灣很少看到紅得那麼美的攀藤植物。 氣候不夠冷嗎? 可是連山上,像是清境,也很少見到。 我認為與其矯揉造作,硬弄出個一堆塑膠垃圾的風車節, 真不如將錢用來多種些冬天能盡顯紅葉的樹種。 如此過個二、三十年, 清境就不是只能端出青青草原和高麗菜了。
|
 |
埋在綠葉叢間的雕像睜著無神的大眼, 嘴角似乎揚著一抹不懷好意的笑, 看著心裏湧起一股寒意。
|

|
|
 |
這座立於橘宮牆外的雕像我很喜歡, 因為主題是澆花, 應該是掌管園藝的神祇吧?
|
 |
|
 |
|
 |
位於新王宮對面還有兩座小型的宮殿, 目前都還在修復中,並沒有正式地對外開放。 宮殿上頭矗立的雕像經過戰火的洗禮,不少都顯得漆黑凋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