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壩


由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鑛務科於1927年出版的五十萬分之一「臺灣地質鑛產圖」上,
可以見到在桃園、新竹一帶繪製標註了4處溫泉,
由北而南分別為:碧耶外(比亞外or高義or榮華)、爺亨、四稜及秀巒溫泉。
其實就目前所知的資料來看,
上圖區域還缺列了三處主要的溫泉點位,即嘎拉賀、嘎拉賀2號及泰崗溫泉。
此外,
位於大漢溪畔的碧耶外溫泉因72年榮華壩的修築而被埋沒於庫體中,
至今(2015年4月)仍是沒有絲毫出露的徵兆。

一個溫泉,就這麼消失了。

 

碧耶外

Piyawai, 新竹州 大溪郡 (臺灣地學談話會編輯)--照片翻拍於「臺灣地質寫真」簡芳欽 譯

大江二郎是早期投入臺灣溫泉研究的日籍學者之一,
其於1928年曾經寫過:臺灣に於ける溫泉の分布。地學雜誌,第 40 年,476 號,555-572 頁。

他也曾經到過碧耶外(榮華)溫泉,並寫下下面的這段描述:


溫泉為代表火山活動末的現象者,但並不一定是限於所謂火山地區。
主要在火山地區特別多,在地質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非火山地區之溫泉,在臺灣有好的實例。
即在板岩地區所湧出的溫泉甚多,此為臺灣之地質構造上應注意的現象。
然而就此作詳細考察時,一見似非火山性的地區其實得發現仍與廣義的火山作用有關係者。

圖為表示此種之一例,
淡水河之上游屬烏來統的黑色板岩之地層中所流動的河岸,有些地方湧出溫泉,
此為碧耶外附近之河岸者,
與此附近之其他溫泉一樣為碳酸泉。
此地為黑色板岩地區,但是仔細看時,有寬度0.6m之輝綠岩岩脈貫穿之層而露出,
從此岩脈的邊端處湧出溫泉。
此圖表示一個岩脈,其前面的小水池即為溫泉。
湧出量亦相當地多,
溫度約為攝氏58度適合於沐浴,但交通不便現在仍無任何設備為憾。
此為表示溫泉之湧出與火成岩因果關係的一個好例子。

 

另外,在顏滄波的「臺灣之溫泉」(1955,臺灣銀行季刊,7 卷 2 期,129~147 頁)中,
也依據大江二郎的資料,在「臺灣溫泉分佈圖」裏列出了碧耶外(Piyawai)這一處溫泉,
該篇文章同時簡列該溫泉溫度為攝氏45度,湧泉量約每天43,200公升。
只是並未提及數據為何人採樣及觀測所得。
 

榮華溫泉2


看了不少相關的文獻和書籍,
目前為止,我覺得臺灣最早投入野溪溫泉遊覽介紹的人,應該是邢俊章先生。
他在民國60年代就出了兩本野溪溫泉相關的書籍,

雖然大同小異,卻是首創。

書中也介紹了榮華溫泉,
其中的內容寫道:

榮華溫泉在桃園縣復興鄉,因地屬榮華村,故稱為榮華溫泉。
榮華舊名碧耶外,碧耶外是取自一個抗日酋長的名字,
所以榮華溫泉又稱碧耶外溫泉;又因榮華溫泉地近高義,因此有人也稱之為高義溫泉。

 

榮華溫泉

2015年4月1日,趁著因榮華壩整修而在庫區闢了平整的便道,
我特地到了溫泉舊址處來回尋找。
只是依舊沒有任何熱水湧出的跡象。
溫泉早就被榮華壩後方庫體淤積的大量土石深深地埋掉了。

 

榮華溫泉舊址附近的小湧泉口


是有小湧泉口,我刻意跨進積水潭裏儘量靠近,然後摸起來是冷的。
按照一般經驗,若是溫泉,就算溫度只是微溫,也供養得起幾束白絲,
隨著湧出的水流擺盪,招告著溫泉在此!

 

榮華壩


完全積滿的榮華壩,可以直接走到壩頂後方了!


中央大學李錫堤教授提供相關資料:

完工至今淤積了庫容的97%,共一千兩百萬立方公尺,
相當於每年淤積36萬立方公尺,或上游地區每年剝蝕2.1公分。
此剝蝕率約為台灣山區平均剝蝕率的兩倍,
但其中2004年的艾利颱風可能為一極端事件,大幅衝高了淤積量所致。


溫泉在壩後約2公里處,原本就被淹在水裏,
現在更在厚土石堆下了!

 

插天山背斜


這裏也可以觀察規模壯觀平緩的插天山背斜軸部。
因為視角的關係,背斜看起來彷彿如同向斜。

 

 
arrow
arrow

    b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