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貓腿的二子山溫泉活動合影
二子山溫泉是花蓮地區相當著名的一處野溪溫泉, 位在二子山東側山腳下的恰堪溪上,湯以山名。 溫泉的北方有個湯上岳,反過來,倒是山以溫泉名。 想來當初命名時就有考量到二子山溫泉吧? 另外,在溫泉的西南側還有個名字靈氣滿溢的千古寒山, 聽著就覺得該有個世外高人深藏其中。
之前由於開採大理石礦的關係(二子山溫泉位在新東台石礦礦區), 每年總是有運送礦石的便道,沿溪直闢到溫泉處, 因此四輪傳動車可以長驅直入,直搗溫泉。 這兩年開礦暫停了,警政機關也不再受理二子山溫泉行程的入山申請, 交通不便, 進去享受這天然野湯的遊客自然大大減少, 也還原了此處安靜悠閒的氛圍。
這是我第三次來拜訪二子山溫泉了, 也是行程最豐富難忘的一次。 月初哈克就在MSN上邀約來個耶誕溫泉假期, 雖然年底工作正忙, 眼下也還有三、四個報告得準備, 一咬牙,我也還是出發了! 幸虧後來證明這個選擇並沒有錯。
雖然溫泉的湧泉處岩層是屬片岩, 不過因其上下游都有厚層的大理石, 所以沿途景色秀麗壯觀兼具, 湯池也可豪邁地以溪中的大理石塊圍成! 泡在舒適宜人的暖泉裏看著遠方山嵐緲緲, 還真是享受呢!

|
從Google Earth的衛星影像圖中可見到恰堪溪上游,針山下有廣大的崩坍地, 然而恰堪溪溪水尚屬清澈, 二子山溫泉這幾年也沒有被大量的土石覆蓋, 這應該是由於上游有峽谷地形, 將大部份的土石都阻擋在峽谷之前吧。
|
|
 |
車上蘇花公路前, 先到南方澳漁港喝了著名小吃攤的魚湯打打牙祭。 味道果然鮮美,只是所用的魚肉肉質有些鬆軟, 不是我喜歡的口感。 老問娘還放了隻大魚眼珠在湯裏, 喝到一半見著時,差點沒嘔出半碗來。 我一直沒能體會, 為什麼外婆以前最喜歡吃魚眼珠。
港彎裏停靠滿了各式魚船, 只是大部份都空空盪盪地,處於休息狀態。 近海的捕撈業似乎成績每況愈下, 這都是之前竭澤而漁所導致的下場吧。
|
 |
從西林檢查哨到峽谷口距離頗長, 幸虧有之前的礦場路, 這兩年又因修築攔砂壩稍事修整, 因此就算沒有四輪傳動車, 光靠雙腳散步在這芒草夾峙的平路上, 隨意瀏灠四周山川景致, 倒也十分地愜意。
|
 |
當然,有車坐是更好! 所以後來我們就坐上了CL的車, 喔!應該說是趴上他的車…:p 因為我們有三個人是外掛在車頂。 車子開在顛簸的石頭路上,又過水的, 站在車後,趴在車頂…真是刺激呢!
不過,就算是有車子也沒能開多遠, 到峽谷口,所有的人就得乖乖背包上肩, 開始正式的溯溪行程了。
這道大理石的峽谷口應該也是之前的礦場。 可以見到兩邊崖壁上的大理石都還噴上編號做為標記。
|
 |
正式進入峽谷前有道秀美的瀑布, 水質非常清澈。 我們在這休息玩水, 回程時也在這吃午飯。
|
 |
花蓮地震, 果然溪床邊的崖下就有不少尖銳的落石。 可以想見當時天搖地動之際此地的飛沙走石。 萬一被砸到, 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當我們暫時受困在峽谷尾端前的急湍時, 幾塊小落石就掉落在我身旁的溪水裏, 咚咚的幾聲。 一開始我還以為有人在丟水漂玩, 後來才驚覺危險, 在等待過水時,不時抬起頭來瞧看。 以後再到具有這種地形的溫泉,一定是得戴著安全帽了。
我有群朋友前幾年到宜蘭莫很溫泉, 走到一道峽谷時,有位就不幸地被落石砸傷頭, 還好和平北溪有較大河階停得了直升機, 將他平安救了出來。
|
 |
2004年我第一次來二子山溫泉時就是受阻於這道峽谷, 沒能成功達陣。這回再來,水依舊很大,只是隊友實力增加, 所以順利地通過。 其實在這兒就有溫泉水湧出來了, 只是水溫大略就只有30度, 根本是不能泡的。 會發現這裏有熱水湧出也是在第一次來二子山時, 我記得那天是元旦,大寒流來襲,花蓮的氣溫僅有5度。 當進到峽谷還沒下水時,心就已經哆唆起來了。 不料,真得一腳跨進溪水中,耶?倒沒有想像中那麼凍人心肺。 好奇地往旁邊從大理石節理裂縫中流出的泉水摸去, 果然就是暖暖熱熱的溫泉。 這是臺灣我知道的第三處直接湧自於大理石的溫泉了。 我相信若是在這稍微鑽個淺井,一定可以自地下抽出適溫的溫泉, 開發出一個不錯的具有天然風味的溫泉區來。 其實只要簡簡單單的鋪設幾個溫泉池, 夏天即使被大水沖水也無所謂, 冬天枯水期再重設就好了。
|
 |
狹窄大理石峽谷尾端的這道水是我們遇到的唯一難關, 水太濁了,看不出深淺,水也太急了,讓人站不穩。 小海原本先沿著溪左岸摸壁,想高繞前進, 不料在最高點時手一個沒抓牢, 就在我們眾目睽睽下嘟嘟嘟地滑墜入溪, 真把大家嚇傻了! 幸虧我們看不見的下面是一潭淺水, 所以小海才得以全身而退。
回程時此地一樣讓人猶疑。 躊躇幾回,CL一馬當先的過水, 小海本來是要在後面做確保的, 沒想到不知怎麼地, 糊里糊塗地也一併過了溪。
|
 |
這次活動的發起人「哈克」正在打開確保繩。 她可是相當有感情,愛惜舊物的人呢! 你看她的上衣,袖子都破成這樣了,也捨不得換一件, 她說,這是陪她上山下海的衣服啊! 想想也是, 不同於平時所穿所用, 在山裏艱困的環境裏, 每一分鐘都特別值得懷念, 自然也就愛烏及屋了。
|
 |
準備煮午餐囉!
我們在二子山溫泉渡過了完整閒適的一整天。 到野溪溫泉來時間就是要充裕, 慢慢地享受才是王道。 現在流行「慢活」這個詞語, 騎車是慢,走路更緩, 也才更能仔仔細細地觀察, 所經過的小花小草小石頭。
過往幾年, 我總是有些排斥走重複的溫泉。 心裏的想頭是: 還有那麼些個溫泉沒去, 不把握有限的假期,專挑沒到過的去拜訪不就太浪費了? 而現在心境有些轉換了。 和好朋友一道,悠悠閒閒地在野地漫步,泡湯, 這才是假期啊! 這次行程也是我頭一回真正地當個下廚者。 之前我往往只是拿出碗筷等著香噴噴的飯菜熟了就直接大快朵頤。 其實,好像煮菜倒也沒那麼難呢!
|
 |
恰堪溪溪水在二子山溫泉之山十分清澈, 溪底的石子一一可數, 也不知為什麼, 在溫泉這邊泥沙都又重新被沖刷進了水裏, 攪得混濁不堪。
|
 |
夜泡溫泉。 邊聊邊泡,全身暖呼呼的, 待得睡意襲來,剛好鑽進睡袋打呼去。 可惜二子山的溫泉淡極, 除了溫度, 所有的礦物質濃度皆不達「溫泉基準」的法條規範。 不過,天然就是天然, 泡再久,手腳指的皮膚也不太會起皺, 這點就和在家裏泡熱水澡有很大的不同了。
|
 |
隔日一早,換個池子再泡。 大理石圈住的溫泉池水清澈盪漾。 除了泉聲潺潺, 溫度剛剛好的熱水還不時從砂礫間湧出。 在陽光、清風與山嵐為伴下, 這樣泡在二子山溫泉裏真正是個五星級的享受!
|
 |
頭兩日天氣不好, 夜裏雨聲淅瀝,還聽見了不遠處有落石, 讓人入眠甚遲。 而早上醒來,依舊「枕邊輕寒窗外雨」, 霧氣厚濃,遮遮掩掩的。
為了取暖,跑到池子裏泡溫泉, 仰躺著,看對岸疊層的山巒在水氣裏氤氳, 是天然的潑墨圖畫。
而待得第三日轉晴, 觸目所及自又是另一番光景,色彩明艷度大好。 正如蘇子瞻形容西湖, 「波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真得是濃妝淡抹總相宜啊!
|
|
|
 |
|

|
今年的二子山溫泉還是那麼慷慨地流成了溫泉河。 本來大部份的溫泉水是被引走了, 我和阿民在不影響溫泉池的前提下,又將水引回來, 讓騰騰冒著煙的溫泉河景像重現。 因為引水也才讓我發現, 原來那些生長在溫泉水的所謂溫泉花的菌類生長的速度那麼快。 不過一夜的功夫, 溝底便有長了不少隨流飄盪的白色絲狀物呢!
|
 |
營地上方的紅榨槭也亮著一身艷麗, 為眼前的景緻增添了風采。
|
 |
日本樹蛙懂得利用溫泉延長繁殖生長期, 這就是下在溫泉出水口的青蛙蛋… 一顆顆看起來真像粉圓。
|
 |
即便一直下著霧雨, 我們還是用火種、乾茅草、泡麵油以及細柴, 硬是把火升起來了! 還是熊熊大營火喔! 其實營地附近是沒有柴薪的, 多虧了CL,特地到上游蒐尋了不少大柴回來, 讓我們燒個整夜也不是問題。
利用營火,我們烘乾了衣服,烤了香腸、棉花糖和爆米花, 還在石板上架上鍋具煮水泡茶… 每張映照著紅紅營火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有營火的夜裏,果然完全不同,是個熱鬧的溫泉夜!

|
柴燒成了碳火, 最適宜用來烤食物祭五臟廟。 聽著碳塊嗶嗶剥剝輕微的爆炸聲響, 讓我想起張愛玲在小說「留情」開頭寫下的一段話: 「炭起初是樹木,后來死了, 現在,身子里通過紅隱隱的火,又活過來, 然而,活著,就快成灰了。」
|
|
 |
除了關仔嶺等沉積岩區的少數幾個溫泉外, 很少瞧到有這麼細的泥漿溫泉。 其實這也只是暫時的。 是因為之前大水帶來了大量的泥砂, 覆蓋了溫泉而形成的景觀。
|
 |
第三天的早晨,天氣總算放晴了! 我也一嘗夙願, 親眼目睹了二子山溫泉著名景觀之一針山的真面目, 真是一趟讓人心滿意足又豐富多姿的溫泉行呢!
|
 |
回返途中的另一道瀑布及瀑布前的小薇留影。 |
只是在回程的時候才發現小海開到溪床中間停放的車子, 左後輪胎竟然破了, 還好之前學過如何換備胎, 花不到十五分鐘,便更新完畢重新上路, 安全地一路返抵臺北。
之前的二子山溫泉遊記
|